進行包皮切除的利與弊
目前,全世界大約25%的男性接受了環切,大多數集中在美國、加拿大、中東國家和亞洲穆斯林人口,和非洲的大部分。但是關于手術的程序及其對健康的利與弊尚存在爭論。
那么不做環切可能導致那些問題呢?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1994年,有人寫了一篇關于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的環切與HIV感染危險性的關系的綜述,當時共有30篇相關的調查結果,其中26篇為跨地域性的,18篇來自6個國家的調查表明它們在統計學上有明確的關系,4篇來自4個國家的調查表明有此趨向,4篇來自2個國家的調查表明沒有關系,還有2篇前瞻性的和生態學上的調查表明有明確的關系。從那時起,作者又認可了另外11篇跨地域和5篇前瞻性的調查,在這11篇跨地域的調查中,有8篇調查結果說明包皮的存在與HIV感染有明確的統計學上的聯系,1篇認為有此趨向,1篇認為兩者無關,另1篇則認為環切將增加HIV感染的危險性。據我們所知,后1篇調查是此類論述中唯一持此觀點的,即除外其他潛在不確定的因素后,環切會增加HIV感染的可能性。
不同的性經歷或衛生習慣使環切與感染HIV 的關系變得含糊了。例如,那些常規行環切的種族與那些不行環切的可能有不同的性行為,因此,感染HIV危險性的差異可能是由于性行為的差異而不是因為是否環切。烏干達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環切與非環切男性的衛生習慣無不同,但不論男女均感到要保持非環切男性生殖器的清潔是比較困難的。如何解釋生殖器衛生與HIV的感染及其它生殖器感染的關系,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在大多數流行病學的觀察中,環切可使HIV感染的機率降低2-3倍,但事實上可能下降得更多。
性傳播疾病(STD)
包皮與除HIV感染之外的性病之間的關系是復雜的,并因個人的性病不同而變化,至少有11項調查充分說明缺少環切與潰瘍性性病有關系(特別是軟下疳、梅毒)。至今尚未發現1項有統計學意義的,說明環切增加性病的危險性或兩者無關系的調查。對于生殖器皰疹,2項調查表明與缺少環切有明顯統計學上的關系,4項表明沒有關系。對于淋病,5項表明有關,2項無關。對于衣原體的,非淋球菌的或其它種類的尿道炎,2項表明有關,3項表明有負相關。對于生殖器疣,有關、無關、負相關各1項。另外,還有調查說不切除包皮會導致厭氧菌,G(-)桿菌、鏈球菌、支原體的存在,這些病菌可能傳給女性,導致細菌性陰道病綜合癥。盡管這些調查結果不完全一致,但缺乏環切與軟下疳、梅毒、生殖器皰疹及淋病的關系是被肯定的,只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生殖器疣與環切的關系尚無定論。
陰莖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