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首頁  兩性生理健康

微博炫食物沒影響生活不算病 強迫癥帽子別亂扣

  • 來源:互聯網
  • |
  • 2015-04-03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親,你拍照了嗎?親,你刷微博了嗎?近日一位微博名為“倫敦同城會”的網友發布的一篇名為“吃飯前拍照曬出美食恐患病”的博文引發熱議。文中稱: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權威的精神科醫師和女性醫院心理科主任Dr Valerie Taylor認為,喜歡在網上炫食物的人患有心理疾病。不少愛刷微博、微信的手機控表示“中槍”。

  然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潘教授表示,病癥的帽子不可隨便扣,如果吃飯前拍照的行為已經有上癮趨勢,并且非拍不可,否則情緒低落、焦慮等,影響了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才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類似“網癮”。

  “炫食物”沒影響正常生活不算病

  “一盤菜上來,拿筷子的速度還比不上對面拿手機拍照的女友”,小林抱怨女友,吃頓飯為何這么矯情,有時候,拍一張還不夠,女友還要求沒拍夠照片不許動筷子,“有一次,我和她的女朋友們一起吃飯,好家伙,一個酸菜魚被四五個手機包圍,刷刷,拍個不停”,小林感嘆,難道是自己跟不上時代步伐,落伍了,還是女友和她的朋友們舉止怪異。

  潘集陽談到,現在是個科技發達、網絡無處不在的時代,大家在使用網絡的同時也緊隨時代的潮流,所以飯前拍照曬美食作為一種新興行為,是青年一代分享喜悅、追求時尚的潮流。這完全是一種個人愛好,在沒有對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和他人造成負面影響,一般不能定性為心理疾病。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者通過研究得出“餐前愛拍美食照,食欲會更好”的結論。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研究者表示,拍照行為能將人帶入特定時刻,此時你的感覺靈敏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會感到與平常不同的氛圍,從而有動力繼續這一飯前拍照的習慣。能讓拍照者更好地享用食物。

  “但是這種拍照愛好一旦成癮不能自拔,就有可能發展為心理疾病。”潘集中陽說。雖然曬照片的人歡樂不已,但在網絡上可以看到各種對網絡炫美食圖的人的集體吐槽“吃飯前拍照”:快餓死了,還得等你拍照,要不要每次都這樣;連吃個拉面都要拍,每次看到微博就煩躁,好想屏蔽;我不想知道你中餐吃了魚翅還是晚餐吃了燕窩,特別是還把照片組成多張拼圖一起上傳的,是有多無聊啊親……甚至有外國人開始注意到亞洲人的獨特行為,反拍吃飯前拍照的亞洲人,并以此為主題做了一個網站(亞洲人拍食物的照片)。潘集陽說,如果拍照的行為頻繁出現,到了非拍不可或者不拍就做不了其他事情的狀況,對拍照者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了明顯負面影響時,長此以往,就需要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了。

  上癮達到病癥類似“網癮”

  要想具體判斷自己刷微博玩手機的行為到底是否已發展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可以套用對“網癮”也就是互聯網依賴綜合征的定義來看。定義包括:每天無節制地增加使用電腦,對現實生活興趣不大,物質方面的需求也降低了很多;一旦不使用電腦,就無法繼續工作;一使用電腦或上網就消散了種種不愉快;習慣于二進制的思考方式,無法容忍模棱兩可的東西;缺乏感情表達,面部表情以嚴肅和呆板為主;缺少和親戚朋友之間的密切私人來往,人際關系變得冷淡;經常了解社會要聞,但對所有新聞都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如果您具有上述癥狀一半以上,就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已經患有或即將患有電腦依賴癥。

  現代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更遙遠,相互之間變得更加冷漠和孤獨,越來越多的人業余時間都是在網絡里度過,他們都把電子產品當成了自己的朋友。我們縮短了空間上的距離,卻拉長了人與人之間的現實距離。很多人都享受著網絡、電子產品帶來的快樂,但是往往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強迫癥”的帽子別亂扣

  對吃飯前或是進行各種活動時均忍不住拍照留念的人,有旁觀者疑惑,“他們是不是患上強迫癥了?”潘集陽表示出異議。

  什么是強迫癥。我們往往都有過這種經歷:出門走了一段路,忽然想起“門有沒有關好?”越想越不放心,只得重新回去看一看。否則,就焦慮不安,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這是人之常情,不能算是強迫。但是,如果回去看過了、也推了推門,肯定門已經關好,但卻仍然不放心,那就不正常了,那就是“強迫”。如果程度不嚴重,可以不把它稱為“強迫癥”;如果影響了生活和工作,那就可稱為心理疾病強迫癥。這些人明知道沒有問題的事情,就會控制不住地、再去想一想,他們有意識認為所做動作沒有必要沒意義,仍會控制不住地、再去做一做。

  而網上炫圖者、愛拍照留念的人,他們并非覺得自己拍照、刷微博微信的行為都沒必要,有時還享受其中,想把自認為美好的圖片與他人分享,所以算不上強迫癥。更何況沒有對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困擾,就更不應為其扣上一頂“心病”的帽子。

  潘集陽談到,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人際交往日益頻繁,電腦成為大多數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旦沒有電腦,就會出現情緒波動,如焦慮、煩躁、抑郁等癥狀。其實無論時代怎么改變,高科技如何發達,人們對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會改變,我們應該把電腦當做一種工具,而不應該被它們牽制。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