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太較真求完美容易得癌癥
如果“糾結”是你的口頭禪,如果完美主義是你一向的追求,那可要留意了,這都屬于“癌癥性格”。除遺傳和生活方式外,性格與癌癥也有密切關系。易患癌癥的人性格特點大致有兩類情況:一是過于較真的人,二是過于抑郁、焦慮的人。所有癌癥患者在對待一些身體變化時,不妨“難得糊涂”些,指標數據等小小的波動,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表象而已,只要心定,加上積極對癥的治療,雨天一定會轉晴。
太過較真易得消化道癌癥?
老胡是一名腸癌轉肝癌患者,何裕民第一次見到他便推測出他是工程師。原來,在老胡的病史和他自己總結的檢查指標變化上,用柱狀圖、曲線圖在一旁一一清晰注明。當時,醫生就批評了他這種太過較真的態度。老胡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搞了一輩子橋梁,事事認真負責,并認為這是很好的性格,做事就該“打破沙鍋問到底”!當時他一直搞不明白,自己患的是早期腫瘤,按照科學,化療了6次一定會好,怎么最后又復發轉移了?他一直反復詢問醫生:“這是為什么? ”
醫生表示,太過較真的個性注定了生活中萬事不得放松,一切都要問個明明白白,人的精神、心理一定長期處于緊繃狀態,得不到松弛。這從心身醫學角度而言,不利于內環境穩定,可干擾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的功能狀態。
據了解,臨床上也有一些癌癥患者,在工作上可以說是”拼命三郎”。比如,胰腺癌患者很多都是因為拼命工作,什么都想做得最好,什么都不想放棄,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結果促使胰腺癌發作。在醫學上,長期慢性的壓力狀態被稱為慢性應激狀態,現代研究表明,這是發生和導致癌癥惡化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個人老是希望世界是完美的,看不慣就會憤憤不平,心中的憤恨轉換成一種壓力,壓力需要不斷動員生理潛能去應對,身體始終處于應急狀態,不是活得很累嗎?當今社會在快速進步,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壓力當中,我們要學會自我減壓。”
相關閱讀:
名醫名廚聯手 為你解惑癌癥設計化療食譜
八成癌癥患者一確診就是中晚期 可通過驗血預警
電線輻射致癌無科學根據 貧窮與癌癥關系緊密
近20年癌癥呈年輕化趨勢 無規律生活是重要原因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