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孩子忽然不開口說話了讓父母!
曾經看到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8歲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就變成了“啞巴”,不開口說話,也不愿意去學校,常常一坐就是一天。
原來,孩子長期處在一個沖突不斷、不懂好好說話的家庭中,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陪他的時間比較少,縱使有時間在家,也常常因為生意上的事情吵架。
平時說愛孩子,連命都愿意給他,可是他只想要一個溫馨的家庭,希望爸爸媽媽有話好好說,怎么就辦不到了呢?
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瑣事分不清對錯。當各自總是試圖的時候,就難有家庭的和睦。
但這期間孩子正處于成長期,給孩子的是不安、恐懼和分心。現在想起來只有悔,因為已經對孩子造成了一生的。
2、朋友丹丹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長大,她說:至今想起父母日夜爭吵的日子,都會覺得如噩夢一般。
在她的印象里,自己的父母幾乎是兩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時候還伴隨著各種咆哮聲、聲以及摔東西的聲音,就算是動手,也不是沒有過。
而對于幼小的她來說,看著自己的父母如同仇人一般,心里是既恐慌又焦慮,曾經一度以為他們是因為自己才會如此,所以不敢哭鬧,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彼此厭惡、爭吵……
直到她考上大學,離開,但是后來她只要一聽到別聲說話就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擔憂,腦子里下意識呈現的全是當年父母吵架的情形。
很多年以后,她才慢慢從陰影中走出來。就像她說的,自己已經可以坦誠面對段經歷,已經慢慢的卸下了這份創傷。
家庭中夫妻無休止的沖突,孩子很難置身事外,他們無一不是在之中度日而感到煩惱和不安。
父母吵架對孩子的是隱性的,問題的出現有時是滯后的,如果父母不意識到后果,必將孩子。
但是如何在爭吵中掌握好分寸,把對彼此和孩子的降到最低,避免雙方處于暴走狀態?
有些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彼此都考慮到在孩子面前的,就會得理不饒人,結果愈吵愈烈。殊不知,這樣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
夫妻間有什么問題要等孩子離開后,再進行溝通。并且要學會當著孩子面和好,并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孩子的情緒。
夫妻倆吵架,最忌諱得理不讓人外加翻舊賬。本來只有一個矛盾,一翻舊賬,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根本就說不清,越說越氣,反而會讓矛盾加深。
另外,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語言、行為、甚至連“吵架”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模仿的對象。
當父母學會在爭吵中反思自己,那么孩子也會學習到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吵架沒關系,只要能認錯就好!
很多夫妻吵架只是想表達情緒,卻不說明為什么會產生這個情緒。男人會不自覺地講道理,覺得女人胡攪蠻纏不可理喻。
道理都懂,只是有時候女人是不想聽道理的,只想要男人柔軟的態度。所以,知道自己的理,也要懂得對方的需求,學會換位思考。
所以,希望父母都能意識到好好說話對孩子的意義,對婚姻的意義,對整個家的意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