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應注意四大原則
進補要講解原則,尤其是冬季,補得過多易造成內火,過少又起不到進補的效果,并且根據每個人體質的不同,進補的標準更是難以拿捏,更可能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傷神傷身,那么冬季進補要注意哪些原則呢?專家表示:進補應遵循一下四大原則。
冬季進補應注意四大原則:
第一,多用食補。因為食材來源豐富,寒熱屬性較容易掌握;但是食補也要根據自己身體素質對癥進食。若平素容易出現口干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灼熱者,則多為陰虛內熱體質,應食鴨肉、鵝肉、鱉、龜、藕、木耳等為宜;若平素肢涼怕冷、喜進熱食,則多為陽虛體質,應食羊肉、狗肉、雞肉等溫熱食物為宜。
第二,必要時才藥補,但需經過醫生的辨證指導。冬季藥補,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和病情選用補益藥,以免“虛不受補”。陰虛內熱體質者可用較為平和的滋陰藥物,如沙參、百合、女貞子、雞子黃等;陽虛體質者可用溫性的人參、黃芪、大棗、荔枝、枸杞子等藥物。無論陰虛、陽虛,進補時都不宜過量。不能盲目進補。
第三,老年人各種臟腑功能會出現衰退,對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對致病因素的抵御能力大大減退,因此,老年人冬令是宜于進補的。但由于老年人多數存在“體虛夾淤”的情況,進補時多主張在補益藥中,加入活血化淤之田七,少量多次食用,效果更佳。
第四,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各臟腑發育尚未成熟,其功能也未完善,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弱,對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對較差,機體易虛易實。所以,對于體質羸瘦、生長發育遲緩、患慢性病后體質虛弱的小兒在冬季可適當進補。但兒童進補,多數應以健脾胃為主,不宜大補氣血陰陽。多使用太子參、白糖參等一類藥性平和,又能補益脾胃的藥物,更有利于兒童的調養。
他提醒,如果實在無法辨別個體素質的寒熱,可使用一些性質較為平和的補益藥,如核桃、芝麻、龍眼肉、栗子、芡實等。他特意推薦以下幾款藥膳:
蓮子桂圓湯:先將蓮子用清水浸泡1個小時,然后與洗凈的大棗一起同放鍋內煎煮,最后放入桂圓肉,等煮到質軟湯濃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勻,即可食用。一般每次以大棗5~10枚、蓮子10~15克、桂圓肉6~12克為量。有健脾養心之效。
芡實花生紅棗飲:芡實30克,花生30克,紅棗10枚,煮湯,每日一次。補脾腎、益氣養血。對脾胃虛弱的產婦及婦女月經失調、貧血、體虛者有效。
健脾飲:炒芡實30克,紅棗10枚,炒扁豆20克,糯米100克煮粥,每日一次?芍卫夏耆似⒛I虛弱、便溏腹瀉。
健脾益氣飲: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山藥20克,黨參10克、白扁豆10克、白術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芍蝺和⑻摳篂a,消化不良。
美味的藥膳搭配冬季有效進補的四大原則,保證讓您舒舒服服度過一個安逸的冬季,不會擔心身體會被嚴寒的天氣“摧殘”的吃不消,更不用擔心進補不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還等什么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