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需要開展“性教育”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說,孩子的兩性教育應該是越早越好的,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性,減少因為性懵懂或者錯誤的性認識產生危害,那么很多人都會疑問幼兒園需要性教育嗎?
小學一年級接受性教育、幼兒園也要開展性教育……最近教育界特別是媒體對性教育異乎尋常地關注,性教育走進學生課堂,這對我們有幾千年封建觀念的社會來講,的確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但是涉及有關性教育的話題時,大眾媒體能不能把握一些分寸,在有些基本概念的表述上更加科學、準確一些,不要大肆炒作性教育。
讓我們看看媒體是如何報道“小學一年級開始接受性教育”的,其實,這所小學開展的是一個青春期教育的課題,只不過在小學一年級中增加了有關性別教育的內容,告訴孩子們男人、女人在生理上有何不同。把性別教育歸作性教育不算錯,但是媒體強調不如此這般開展性教育,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則是故弄玄虛的不實之詞。在小學低年級開展的性別教育應該與保護五官等健康教育歸到一個范疇,為什么非要冠以“性教育”來換取“眼球”呢?
長期從事中小學心理咨詢的溫方老師說,健康的性教育應該貫穿一生,學校和教育機構要適時適量地在學生中開展性教育,但是媒體千萬不要借題發揮,不要有意炒作,更不要把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都統統冠以“性教育”的大帽子。
提早開展性教育會不會誘導孩子性早熟?什么年齡段開展性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學術界、教育界對這些問題的爭論仍在持續,至少現在我們還沒有一套符合國情的教材,對于開展性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也在探索之中。教育專家以及學校的校長們也要對我們剛剛開展的性教育保持一份冷靜的頭腦,實驗和研究更需杜絕炒作。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實幼兒園同樣需要兩性教育,只是教育的方法不同而已,因為幼兒的孩子可能不能夠直接的感受到性教育的意義,但是最起碼讓他們知道性的存在。
推薦閱讀:媽媽對男孩性教育的三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