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嬰事件:家政服務讓人擔憂
虐嬰事件讓人們再度擔心,很多家長之所以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來帶,一是考慮到安全和健康問題,二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不是很親近。不過這虐嬰事件確實觸發了人們對家政服務行業的擔憂。
虐嬰:女嬰遭保姆虐待長達半年
“一名僅10個月的女嬰,在床上剛睡醒,保姆從房間外走進來,用力地將她的頭按回到床上,又在孩子的臀部打了幾巴掌……保姆將嬰兒高高拋起,孩子重重地摔在床上,還讓孩子啃自己的腳指頭……用被子捂嬰兒,不停地打罵……保姆穿雇主的衣服,偷吃嬰兒水果……這是沈陽市民高女士家女嬰遭受保姆虐待的幾段視頻,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讓人揪心。
高女士去年9月通過網絡找到某家政服務公司雇請了一名保姆,并與家政公司簽訂了半年的合同,按規定交了200元的服務費,保姆月工資為2400元。高女士夫婦在外地工作,一般都是早6時上班,很晚才回家,有時因工作太忙而不能回家。高女士夫婦對待保姆比較好,每周都領她去超市買她喜歡吃的食物,并讓她按法定假日休息。在雇主面前,保姆對孩子也很好,沒發現異常現象。
但是在2011年春節前,高女士發現孩子的頭上、身上有輕微傷痕,此后這種現象經常發生。3月的某個晚上,高女士在洗手間聽到保姆打孩子。1個月后,高女士買了一個隱蔽攝像頭,安放到自己的臥室內,每次打開只能攝像1小時左右,這樣通過前后1個月的隱蔽拍攝,拍到了上面描述的保姆打罵孩子的場景。
在高女士搜集證據期間,雙方半年的服務合同到期。保姆想繼續干,要求漲工資,高女士沒有同意。在這個過程中,高女士發現保姆還在繼續虐待嬰兒。于是,高女士拿出了監控錄像,將保姆辭退。這起虐嬰事件被曝光后,打人的保姆竟以自身和家人受到傷害為由,找上門來討說法,結果雙方發生了沖突,6月28日,高女士將保姆扭送到派出所報案,6月29日,打人保姆被拘留。
據了解,這位保姆40多歲,離異。被拘留后她承認,在孩子4個月大時就開始對其進行打罵,雖自己也認為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但是每次心情煩躁時不能控制情緒,就拿孩子出氣,施暴后她也后悔,但第二天又照樣打。嬰兒后腦有一條1寸多長的疤痕,已由公安醫院檢查歸卷。
虐嬰事件引發行業“振蕩”
保姆虐待雇主家中僅10個月大女嬰的視頻,已在網上傳播半月有余,引起了沈陽市民一片憤慨和譴責聲。據了解,雖然虐嬰事件僅是一起極端的個別事件,但它卻引發了一場家庭服務業的“行業振蕩”。
接受記者采訪的市民認為,保姆如此虐待嬰兒實屬不該,處罰太輕。家中已經請有保姆或正想請保姆者表示了更多的顧慮和擔憂;而多數接受采訪的保姆認為,這次事件是“一條魚腥了滿鍋湯”,對整個行業形象造成了損害,使她們從業時增加了心理壓力。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虐嬰事件雖是個別案例,卻折射出了城市家庭服務行業普遍存在的亂象。
據悉,虐嬰的保姆被沈陽市公安局拘留了15天,于7月14日釋放。7月15日,受虐女嬰的母親高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孩子受到這么大的傷害,當事保姆僅被拘留15天,而未受到其他處罰,她認為難以接受,下一步準備向中介公司討說法。
反響:市民雇請保姆時顧慮增加
虐嬰事件被曝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接受記者采訪的市民都表達了憤慨之情:“這個保姆太囂張,打嬰兒不說,還要找上門去理論,應該受到嚴肅懲治。”
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壓力比較大,老人不在身邊的只能請保姆照顧小孩,還有那些子女沒條件照顧父母的,也只好請保姆代勞。市民表示擔心,這樣惡劣的事件如果屢有發生,那么在請保姆時誰的心里還會踏實呢?
這起事件使大眾對保姆行業的信任度下降。一些居民表示,請保姆的家庭有了更多的擔心,怕保姆不盡心,怕家中丟失財物,怕老人或孩子受傷害。
記者調查發現,請保姆照顧家中3歲以下孩子,或照顧臥床不起、喪失語言能力老人的家庭,擔心和疑慮尤其大,怕孩子、老人受委屈卻又說不清道不明。
沈陽市民張女士對記者感嘆說,想請一位滿意的保姆實在太難了。她說:“我3年里換了8個保姆。每月2500元的工資不算低,我也不是挑剔的人,可每個保姆干的時間都不長。年紀小的保姆不安分,帶孩子不細心,有毛病一說她,就跳槽;年紀大的做家務可以,帶孩子卻沒方法。”
自省:保姆認為職業形象受損心理壓力加大
記者又采訪了多位保姆,她們都表示,盡管這只是個個別事件,但對保姆職業形象的損害很大,自感工作壓力在加大。
她們表示,保姆進入一個陌生家庭也真不容易,只是想如何盡心表現,以獲得雇主的認可和信任。虐嬰事件出現后,一些保姆感到無形中增加了壓力,雇主的提防和戒備似乎也比從前增加了。
“保姆是個良心活兒,人家把養育孩子、照顧老人的重任交給你,做不好是能力問題,不盡心就是品行問題了。”一位已經從業12年的保姆對記者說,“但是保姆也不好當,怕出差錯,有時候覺都睡不踏實。”
另有一位保姆說,雇主對保姆有擔心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但是有的雇主對保姆的要求確實過高;有時保姆是出于好心做事,卻受累不討好,也感覺心理上不平衡,產生怨氣和怒氣;保姆和雇主應該學會彼此換位思考,互相理解。這位保姆最后說,希望大家相信多數保姆都是好的。
反思:制度缺失,監管乏力家服業現狀堪憂
沈陽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就虐嬰事件成立了調查組,并召集30多家家服企業進行以案說教。日前,該協會又召開了“強化和推進行業管理”研討會。與會者認為,虐嬰事件暴露了中介管理不規范、家服企業制度不完善,以及法律制度在這一領域存在真空等令人擔憂的問題。
在法律方面,《刑法》關于虐待只在家庭成員層面有規范,但未包括保姆。正是因為法律存在空白,所以對虐嬰保姆只能進行15天拘留,這樣的處罰相比于嬰兒和其家人所受到的傷害,顯然過輕。
在制度方面也存在嚴重缺失,無法適應家庭服務業市場增大、發展迅速的實際情況,服務質量沒有制度來保障。
據了解,10年前沈陽市家庭服務業企業僅有85家,但到目前已達到1860多家,增長了22倍。從業人員從近5000人猛增到現在的7.1萬人,增長14倍多。
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家服人員勞務價格的漲勢很快。以2000年行情作對比,那時月嫂每月工資800元,今年最高的已經漲到4800元;當時育兒嫂每月500元,今年漲到3500元;當時病患陪護每月500元,今年漲到每天120元,個別每天高達200元。即便如此,每到春節前后沈陽市還經常鬧保姆荒。
今年5月,沈陽市開始對月嫂進行四個等級的評定,并出臺了市場指導價。月嫂按等級評定上崗,初級月薪2600元,特級5000元。高薪是對市場需求和月嫂付出的肯定,但月嫂拿到高薪后,是否提供了達標的服務?服務質量是否得到了監管?這些都是待解的難題。
記者走訪了沈陽市幾家較大規模的家政公司后得知,沈陽的月嫂、育兒嫂、養老護理、幼兒早教人員需求量很大。從市場供求比例看,大體在10∶3左右,即10名客戶中有7人無法滿足意愿。
“家政業發展迅速,但相關的法律和管理卻非常不健全,許多家政公司的制度不嚴密,甚至對從業人員的身份都未進行有效的確認。”沈陽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薄五一認為,“目前,多數家政公司是由一個人創設或夫妻經營,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操作技能差,也沒有形成系統嚴格的管理辦法。”
“從行業規范的角度講,應該盡快加強管理,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是讓沈陽市家庭服務業協會執行會長趙海林頗感為難的是,作為行業組織協會,他們對企業的管理還不具備足夠的約束力。
呼吁:以虐嬰事件為起點開展家服業治理整頓
沈陽市娘子軍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規模較大的家政公司,姜艷鳳經理就虐嬰事件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一是現在有些家庭雇請保姆是為了照顧3歲以下的嬰幼兒或老年人。而一些年輕的父母、子女在請了保姆后就放手不管,把孩子和老人完全托付給保姆照顧,自己與孩子和老人相處的時間太少,這對嬰幼兒的成長極為不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二是現在請保姆的家庭多數“不差錢”,一請保姆就找要價最高的,以為價高就代表著服務質量高,但最好的保姆應具備什么素質、服務應達到什么標準,雇主一概不去了解。這種盲目消費的心理,也在一方面助長了家服業的亂象。
據趙海林介紹,沈陽市現有家庭超過200萬戶,家政從業人員約5萬人,按10%需求測算,缺口仍很巨大。龐大的市場需求助推了家服業的迅猛發展,但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上的缺失造成了行業亂象。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沈陽市的大型家庭服務連鎖品牌企業不超過10家,占家服業的0.6%;簽約勞務合同300人以上的企業只有50家,占2.8%,其他多數只是中介性質的機構。家服業門檻偏低,3萬元就可以注冊一家服務機構,加之長期以來管理缺位,整個行業的自律性很差,服務標準也不統一,惡性競爭、隨意抬價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中介機構往往只收取中介費,根本不盡監管的職責,嚴重擾亂了家庭服務行業的市場秩序。
應該說,這次保姆虐嬰事件所折射出的正是家庭服務行業的亂象,也是問題長期積累后的一次驟然顯現。當然,我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起點和時機,視其為一個標志性事件,有關部門應就此反思如何加強制度建設,在整個行業施行治理整頓,切實加強管理,并建立和完善相關法規,只有如此,一個健康發展的家庭服務行業市場才可預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