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評南京換偶案:換偶是一場快樂幻覺
現代人之所以大膽地做一切違反習俗的事情,就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可以清楚地計算自己行為的成本、收益。換偶者肯定相信,自己可以從換偶中得到快感,而且不影響個體幸福。李銀河博士也相信這一點。
秋風
獨立學者,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現居北京。主要從事古典自由主義理論與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譯介、研究。
南京某大學副教授馬曉海因為參加“換偶”活動被起訴,社會學者李銀河女士公開為馬教授的行為辯護,認為馬“沒有真正地傷害任何人,他們所傷害的只是社會習俗,但是不能因為一個人違反社會習俗就把他抓起來、開除公職、甚至起訴。”換偶或不換偶“就好比吃飯,有的人常年吃米飯、饅頭就滿足了。但有的人老想換點花樣,說吃點魚翅吧,吃點燕窩、鮑魚吧,有的則想吃螃蟹什么的,就是這個區別。”李銀河博士此前也曾嘗試通過兩會提案的渠道,建議取消刑法中的“聚眾淫亂罪”。
馬曉海教授“罪與罰”是否適當、個人的換偶行為該不該受到國家干預,此處暫且不論,就李銀河博士對“性自由”的推崇、對習俗的漠視而論,本身就是“自由觀”上的陷阱。
李銀河博士的全部努力,看來就是打破一切傳統的性禁忌和習俗,以便建立一種完全“自由”的性生活格局:同性可以結婚生活,夫妻可以換偶等等。
但這只是一個必須加上引號的自由。換言之,她所鼓吹的,乃是一種毀滅的自由,其結果必定走向反自由。李銀河博士所鼓吹的自由,就是哈耶克在他的名篇《個人主義:真與偽》中所說的偽自由主義,現代種種極權主義與這種偽自由主義有直接淵源。
如果我對哈耶克的理論沒有理解錯的話,他對自由主義理論的最大貢獻就是指出了一個看似違反常識的話:規則讓人自由。沒有規則,只有欲望指引下的本能行動,人就沒有自由可言。這中間的道理,暫且不去討論。回到個體幸福的層面上,也可以說,如果不遵循某些公認的規則,人也很難享有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