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三高”發行不可成常態
財經人士 曹中銘
在科創板新股發行大幕開啟之后,與滬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一樣,科創板新股發行也有望常態化。由于科創板新股實行市場化發行,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通過市場進行約束,因此,科創板重現當年的“三高”發行是有可能的。個人以為,即使如此,“三高”發行也不可在科創板成為常態。
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發行價格為24.26元/股,對應攤薄后2018年市盈率為39.99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同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1.11倍,因此,華興源創的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還算中規中矩,也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
不過,科創板第二股與第三股則有所不同。根據兩發行人發布的公告,睿創微納發行價格為20元/股,扣非后以本次發行后總股本計算,對應市盈率為79.09倍。而截至6月27日,睿創微納所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專用設備制造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0.58倍。同期可比公司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的靜態市盈率則分別達到139.66倍和113.75倍,遠高于睿創微納發行市盈率。天準科技的發行價確定為25.5元/股,對應2018扣非后的市盈率為57.48倍。截至6月27日,天準科技所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31.26倍。同行業公司中精測電子、機器人、賽騰股份和先導智能同期的靜態市盈率平均為49.68倍。因此,兩公司發行市盈率均高于行業均值,但相比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則有高有低。
科創板新股由于實行市場化發行,也不再有23倍的發行市盈率紅線,因而科創板三只新股發行市盈率沒有出現主板等頻現的22.99倍的一幕,而是呈現出有高有低的現象,個人以為是非常正常的。
實現上,對于科創板市場而言,由于新股發行價格是市場詢價的結果,受市場行情、供求關系、投資者情緒等方面的影響,新股出現高發行價格、高發行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發行現象是非常有可能的。事實上,這一現象已經出現。
根據招股說明書,睿創微納擬公開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募投項目資金需求量為4.5億元,按20元的發行價格測算,募集資金將達到12億元,超募7.5億元,超募1.67倍。天準科技擬發行不超過4840萬股,募投項目資金需求量為10億元,按25.5元的發行價格測算,募資將達到12.34億元,超募2.34億元。如果說天準科技的超募尚在市場可接受范圍內的話,睿創微納超募1.67倍則無疑值得商榷。
新股“三高”發行曾經是A股市場的一道刺眼的風景,也曾經為市場投資者質疑與詬病。像“三高”發行中的嚴重超募現象,不僅嚴重浪費了市場寶貴的資源,會造成資金閑置現象,而且也會對投資者信心形成打擊,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基于此,2014年監管部門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了改革,“窗口指導”影響下,因為有了23倍的發行市盈率紅線,新股“三高”發行從此遠離了市場。
個人以為,對于科創板而言,新股出現“三高”發行是難以避免的,客觀上也將成為正,F象,但像睿創微納這樣嚴重超募的“三高”發行不應成為常態。實際上,目前科創板不僅試點注冊制,對于新股的市場化發行,同樣是在積累經驗,以便在條件成熟時在整個市場中推廣。這就要求參與科創板的詢價對象能夠理性報價,科創板自律委發出的自律倡議,也應發揮必要的作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