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叔講故事"盜版泛濫 知識付費背后的盜版黑洞
剛剛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的兒童內容教育品牌“凱叔講故事”,在讓業內看到兒童內容潛藏的市場空間的同時,也難以逃離各種盜版侵權的“追隨”。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各種打著“內容分享”旗號的侵權鏈接現已出現在不少網站上,并將“凱叔講故事”的付費內容或低價打包出售,或關注相關賬號免費發送,同時還有部分平臺提供破解版軟件,供用戶直接閱讀。而“凱叔講故事”的境遇也代表著現階段知識付費市場的普遍現象,如何進一步規范市場成為亟待改善的問題。
盜版泛濫
“App累計播出9000多個內容,自有App總播放量達40億次以上,總用戶超過3000萬”,“凱叔講故事”公布一系列業務數據,引得不少知識付費從業者暗暗羨慕。然而,與數千萬用戶量和數十億次播放量相對應的是,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盜版侵權鏈接隨處可見。
北京商報記者以“凱叔講故事 免費”為關鍵詞在網絡上進行搜索,一系列侵權鏈接接連現身。部分發帖者表示,只要關注相關微信號并發送“凱叔講故事”,便可得到網盤鏈接和密碼,并免費得到“凱叔講故事”的付費內容。與此同時,還有的發帖者將“凱叔講故事”作為薅羊毛的工具,把付費內容打包低價出售。
發帖者劉先生表示,自己手中擁有大量“凱叔講故事”的內容資源,并將相關內容明碼標價,“《凱叔西游記》和《凱叔·三國演義》都是全集5元,《凱叔·詩詞來了》是20元,《凱叔·口袋神探》是3.8元,你要是買的多我可以再贈你一些內容,而且所有付費故事和微課都包更新”。
而在電商平臺上,“凱叔講故事”的內容資源也被第三方賣家包裝成產品進行出售。其中一位賣家表示,“《凱叔西游記》、《凱叔·三國演義》、《凱叔講歷史》都是mp3音頻,保證是高音質原版全集,每一套是15.92元”。另外一位賣家則稱,“‘凱叔講故事’合集共650G的音頻,15.5元就能拿下,付款后所有內容都會以網盤鏈接地址的形式直接發給你,打開鏈接轉存或下載即可,如果鏈接失效可以隨時找客服要新的鏈接地址”。
據以上賣家透露,來買“凱叔講故事”內容資源的家長不少,“我這個月差不多賣了小100份了”。此外不少買家也在電商平臺上進行了消費反饋,并稱“資源豐富”、“挺全的”、“內容比想象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盜版鏈接并非是“凱叔講故事”惟一的侵權方式,在部分軟件平臺上,“凱叔講故事”破解版也已出現,用戶按照相關流程進行操作,便可在未付費的情況下直接收聽到付費內容,而這些軟件也均實現了一定的下載量。與此同時,“凱叔講故事”只是眾多知識付費產品中受到盜版侵擾的其中一員,近年來,包括“得到”、“羅輯思維”在內的知識付費產品,也均被盜版方以白菜價對外打包叫賣,難以得到遏制。
已成產業鏈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知識付費領域的盜版已經形成了產業鏈。
據曾跟盜版方進行過交涉的內容創作者賈博透露,“盜版方首先會通過多種方式得到版權方的內容,有的是直接購買后下載,有的則是通過其他人以低價的方式獲得資源。而在掌握了內容后,盜版方便會通過各種渠道做宣傳,包括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以及電商平臺、二手交易網站,還有各種垂直性社區,比如兒童內容就會尋找母嬰社區等,進行大范圍地擴散信息。一旦有人進行詢問,盜版方便會讓對方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付款,隨后再將資源以網盤的形式傳送給對方”。
而侵權方借助盜版知識付費產品主要有兩種目的,其一便是獲得經濟利益,通過看準該產品存在的市場需求,以及用戶貪便宜的心理,低價售賣相關產品從而進行牟利。而另外一種則是看中了流量,將擁有資源且可免費分享的信息通過論壇、社群進行發散,雖然從表面上侵權方并未獲得經濟利益,但卻將有需求的用戶聚集在自己的手中,從而再借助流量實現變現。
在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盜版方的侵權成本越來越低,使得侵權現象不斷出現,若在過去,盜版方若要復制版權方的內容需要借助復印等手段,成本較高,但現在各種技術手段不斷發展,不僅復制極為簡便,還能通過各個渠道發送給對方,侵權成本大大降低,“科技本無罪,只是有人利用了科技”。
打掉一個盜版鏈接,又會出現更多個鏈接,這一情況也在知識付費行業不斷上演。“跟盜版方交涉,就如同打游擊戰,或者換一個平臺繼續散布盜版鏈接,或者隔一段時間再次出現,永遠沒有完全消失的時刻”,賈博表示。
惡性循環
如今知識付費市場仍在快速發展,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已達2.92億,預計到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將達到235億元。較大的市場蛋糕,無疑引得眾多覬覦的目光,但盜版侵權始終是知識產權市場頭上的一朵烏云,難以消散。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困境,而版權是利益的起點,侵犯版權的行為打擊內容生產者持續輸出高質量內容的積極性,失去創作動力,導致行業內容質量下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對于“凱叔講故事”當下出現不少盜版侵權鏈接一事,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凱叔講故事”方面,并就該事件對自身產生的影響,以及現已采取哪些應對措施等問題發出采訪函,但對方未予以回應。
在業內人士看來,若要治理知識付費市場的盜版侵權事件,需要各方共同發力。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整個社會都應該善待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無論是知識內容的提供者,還是營銷傳播的平臺方,都需要從內部建立起自律規范,才能讓消費者有長期而持續為知識付費的動力。
除此以外,侵權行為無法被遏制還與侵權方難以受到嚴厲的處罰有關。賈博表示,“作為一名個人創作者,發現侵權行為后,大多會選擇聯系對方并要求下架相關產品或鏈接,但也大多就到此為止,很難會通過訴訟處理相關問題。有時受制于平臺不能提供個人信息等原因,使得要求對方下架產品都會存在困難。因此現階段不少創作者也會集合在一起,并聯合原創內容發布平臺,共同對侵權方發出聲明或通知”。
對此,趙虎表示,按照法律規定,如果侵權方借由盜版獲得的收益達到一定數額也會構成犯罪,但現階段不少侵權方牟利的金額達不到構成犯罪的數額,因此也難以受到較為嚴厲的懲罰,也容易使侵權方出現僥幸心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