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并非下半身動物
一個人工作時很理性,這是件好事,但如果在性生活方面也很“理性”,那便有些問題了。但是一項調查卻顯示有33 % 的男性已經是理性性欲的實踐者,與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的說法大相徑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性醫學科曾在門診中,對300名22至65歲間的男性進行了調查,發現驅使男性進行性行為的主要因素中,本能性欲占12 % ,誘惑性欲占26 % ,理性性欲占33 % ,不能肯定者為23 % 。理性性欲高居榜首,與男人都是“下半身動物”的傳統說法大相徑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性醫學科主任張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所謂“本能性欲”,是人類本能產生的對性活動的需求,“也是性生活的基礎”。“誘惑性欲”是指受外界刺激引起的性欲,如異性的容貌、體態以及暴露的著裝等。“理性性欲”則是為了婚姻關系、感恩等非性利益而產生的性欲,“它是人主觀培養出來的沖動”。如丈夫雖然已對妻子毫無“性趣”,但為了滿足妻子的需求、履行丈夫應盡的義務,此時產生的性欲,便是理性性欲的一種。
如果用飲食來打個比方,肚子餓了所激發的為“本能”之欲;看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而食指大動,是“誘惑”之欲;因為要補充營養、應酬、談生意而想吃東西,便是“理性”之欲了。
由于缺乏歷史數據的對比,難以判斷今天男性的理性性欲是否高于以往,但張濱認為,理性性欲的“強勢”,說明了社會活動對性生活的影響,也是一種社會現實的體現。如在上述理性性欲的調查中,38 % 的受訪者把性行為作為催眠的有效手段;23 % 的受訪者為了答謝、應酬、維系感情等目的和沒有感覺的女性發生性行為;甚至還有11 % 的受訪者以性行為的方式對伴侶進行懲罰和報復。
但張濱也指出,上述三種性欲是混在一起的,不能完全分開。即使是理性性欲很強的人,也仍然有本能性欲,只是被掩蓋了。
據了解,這一研究是為了分析人們性欲的構成,從而更好地在臨床診療中把握患者的“病因”,很難說哪種性欲就一定比其他的更好。但張濱表示,理性性欲過強,會掩蓋性生活的自然本色,性愛就變成了一種“手段”,太過功利了。
看來,分析自己的哪種性欲較強,探索如何平衡本能性欲、誘惑性欲、理性性欲這三者,是每一個男人都應注意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