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蘇新增減稅降費超千億元 賦能高質量發展
年中經濟觀察
“上半年,亨通光電享受研發費加計扣除4500萬元,僅4-6月就享受增值稅優惠近770萬元。” 亨通集團執行總裁、亨通光電董事長錢建林說,減稅新政的“大禮包”將用于加大5G網絡升級等。
記者8日從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獲悉,上半年,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達1085.6億元,其中新增減稅950.8億元,社保費減免128.7億元,新增非稅收入減免6.1億元。實打實的減稅降費,讓企業和百姓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
激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增值稅改革是江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重頭戲”。數據顯示,深化增值稅改革落地3個月來,江蘇共實現減稅310.4億元,占全國的9.7%,惠及128.3萬戶納稅人。其中制造業減稅規模最大,占全部行業減稅規模的55.4%。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減稅降費有力激勵了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邁向更高質量發展。“新一輪減稅降費政策落地,徐工集團僅4-6月就享受增值稅減免6900多萬元,減少附加約930萬元。據測算,集團預計全年可減免稅收3.68億元,降費5247.55萬元。” 徐工集團副總裁吳江龍說,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讓企業創新的決心更大,實干的勁頭更足,助力徐工穩步向“世界級”邁進。
“上半年,僅個人所得稅改革就為員工減稅600多萬元。增值稅稅率下調、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提升、社保費費率下調,預計全年還能減負5000多萬元。” 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光明說,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有更多資源投入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減稅降費也給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按下“快進鍵”。“增值稅稅率下調減少近3000萬元增值稅,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約5000萬元,加上附加稅費減免等,預計全年將節省8500萬元,稅負降低2個百分點。” 南通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偉成興奮地表示,將通過充分運用減稅“紅利”,加快整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應用鏈,不斷推進技術革新和轉型升級,實現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小微企業普遍受益
走進東海縣循環經濟產業園一拆解車間,巨大的機械手正“抓取”成堆的廢舊金屬放入攪碎機,進入流水線式“消化”,實現變廢為寶的“蝶變”之旅。
“稅務部門指定專人與我們對接輔導減稅降費政策,增值稅稅率降低3個點為企業節省稅收45萬元,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為企業節省預繳40萬元稅款,增值稅資源綜合利用即征即退稅款50萬元……這些都對企業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我們的發展信心更足。”金寶鋁業馬經理說。
1-6月,江蘇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新增減稅105.3億元,其中提高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新增減稅26.7億元,惠及25.7萬戶納稅人;放寬小型微利企業標準新增企業所得稅減稅57.3億元,惠及42.9萬戶納稅人;地方六稅兩費減征政策新增減稅21.3億元,惠及131.7萬戶納稅人。
按規定,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稅負降至5%和10%,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的企業,稅負降低50%以上。南通天梭電動工具有限公司去年應納稅所得額約110萬元,按照老政策,需繳納約27萬元企業所得稅。“今年公司原打算縮減產量,把應納稅所得額降到100萬元以下。”公司總經理錢華說,沒想到今年收到這么大一個“紅包”,如果公司應納稅所得額跟去年相差不大,按照新政策,現在只需繳納約6萬元企業所得稅。
南京陶玉梅公司是一家中式服裝品牌。“服裝行業競爭激烈,成本不斷增加,過去我們不在小型微利企業的優惠范圍內,一年大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近20萬元。”該公司譚會計欣喜地表示,新一輪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實施后,公司如愿搭上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專列”,二季度享受6.8萬元稅收優惠。
民營企業是受益主體
為確保企業盡享政策“紅利”,江蘇稅務部門全面落實“一戶式”精準服務,通過“點對點”“面對面”“一對一”小班制輔導,切實將減稅降費“真金白銀”轉化為企業減負降本、輕裝前行的“動力源”。
民營經濟也是新增減稅的受益主體。1-6月,全省民營經濟新增減稅473.8億元,占全部新增減稅規模(950.8億元)的49.8%,其中民營經濟享受小微普惠性減稅75.2億元,占比71.4%;深化增值稅改革減稅中,民營經濟減稅規模為220.2億元,占比70.9%。
減稅降費助推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也給了企業底氣。江蘇愛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僅增值稅稅率下調一項,今年就將為愛康實業帶來超2500萬元的減稅紅利。
減稅降費讓企業員工收獲滿滿。位于南京的海太歐林集團是一家從事現代辦公家具制造的企業,公司董事長葉永珍舉例說,集團的一位設計師,原來一個月要繳3000多元的個稅,稅改后因申報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三項專項扣除,現在一個月繳納個稅不到400元。
江蘇省稅務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優化稅收服務,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和繳費人,努力建設稅收營商環境最佳體驗區,確保減稅降費政策顯現最大效應;對稅負可能上升的企業,開展一對一專項稅負調查和政策輔導工作,深入剖析原因,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納稅人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記者 許海燕 邵生余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