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戲曲”落地吉林 中國吉劇網正式上線
8月31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吉劇劇種建立60周年,由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國吉劇網正式上線。
吉劇是吉林省的地方戲曲劇目,中國吉劇網以傳承吉劇文化、振興吉劇藝術、服務劇種繁榮發展為宗旨,現包括信息發布、影音采集、線上社區3個系統,設有吉劇歷史、名劇名家、吉劇演出、吉劇新聞、院團介紹、名家教唱、戲迷KTV、吉劇周邊等8個欄目。
“互聯網+戲曲”創新模式促傳播
中國吉劇網突破了吉劇的傳承瓶頸和困局,探索出了傳統戲曲數字化傳播的新路徑。通過現代傳播形式與傳統戲曲文化的融合,網站實現了吉劇跨越時間和空間限制,多形式、多載體、多平臺廣泛傳播,相比于傳統的舞臺演出,極大提升了吉劇的傳播速度、傳播容量及覆蓋面,借助互聯網、移動端等讓社會公眾更好地走近吉劇、了解吉劇,有利于推動吉劇在新時期的發展傳承。
梳理歷史推動劇種傳承活態
網站全面展示了吉劇自創建以來劇目生產和人才隊伍建設的優秀成果,打響吉劇品牌,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通過梳理吉劇創建、發展、繁榮的歷史,以及挖掘、采集、整理大量珍貴的文獻、影音和實物資料,建立了吉劇大數據庫,有利于吉劇文化遺產的保存、展示和“活態”傳承。同時促進吉劇優秀劇目、藝術家、院團在全國平臺的展示、推廣,講好吉林故事、傳播好吉林聲音,擴大了吉林文化的影響力。
互動資源搭建交流新平臺
中國吉劇網給吉劇院團與戲迷觀眾搭建了演出信息發布、交流的平臺,同時為吉劇工作者提供了學習借鑒、研究反思、交流提升的機會,有利于吉劇劇種建設。網站全面整合吉劇行業資源、戲迷資源和媒體資源,充分發揮網絡移動端的信息發布與宣傳推廣功能,讓戲迷觀眾更加全面、準確、迅速地獲取吉劇演出資訊,充分發揮線上觀摩與交流功能,為各級院團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和自我提升的機會,對于吉劇劇種建設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培養后備力量,吸引年輕愛好者
網站讓吉劇藝術家和戲迷觀眾更加快捷、深入地互動,為廣大吉劇愛好者、基層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直接向名家學戲、與偶像和圈中人交流的機會,既實現了傳、幫、帶,又推動了吉劇人才的挖掘,培養了后備力量。同時,通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讓傳統戲曲和現代生活產生交集,引導年輕人關注吉劇、了解吉劇,讓吉劇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滋養了一批年輕人,也讓年輕人為吉劇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與祖國共成長的70歲吉劇演員霍福慶聽說中國吉劇網上線激動不已,他感慨道:“今年是吉劇成立60周年,從1978年開始走向吉劇舞臺,我的一生就離不開吉劇了。今天用科技和互聯網的傳播把吉劇推廣到全國甚至全世界,這是我多年的夙愿,我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要為吉劇的復興和發展盡自己做大的努力,擦亮我們吉林省的這一文化招牌!
“中國吉劇網是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網站建立了全國唯一的吉劇大數據庫和藝術公益性平臺,體現了傳統戲曲與現代科技的相互滋養,”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張洪濤介紹道,希望中國吉劇網為吉劇在新時代發揮新作用提供新思路,讓更多的人了解并熱愛吉劇。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華欣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