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向民族精神致敬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這是1935年民族存亡之際,張伯苓校長在南開大學的新學年“始業式”上發出的“愛國三問”。
穿過戰火硝煙,趟過跋涉之路,朝著偉大復興砥礪奮斗的新中國,迎來了自己的70周年華誕。愛國主義,當之無愧是今年“開學第一課”的最佳教育主題。
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推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在開學這天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舉辦了一場真摯、生動、感人的愛國主義公開課。
這已經是《開學第一課》第十二次和全國的電視觀眾見面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沒有演藝明星和人氣偶像,整期節目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角,他們在董卿和撒貝寧的帶領下,聽時代英雄講述,和國家記憶對話,向民族精神致敬。
“零明星”的這堂課,樸實之極,卻又熱血之至。它用心串聯共和國70年來的高光時刻,用情擦拭中華民族閃亮的坐標,用功講述蕩氣回腸的國旗故事。1個多小時的節目,仿如一本高濃縮版的“群星閃耀時”,呈現給觀眾們的,是五星紅旗所凝聚的那激蕩浩瀚的愛國情懷。
致敬“閃亮的名字”,這堂課把廣大家長都看到“淚目”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節點,《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為敘事主線,邀請95歲高齡的白公館脫險志士郭德賢、我國第一代登山運動員貢布、海口艦原副政治委員嚴冬、“嫦娥四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和澳門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各自講述他們與五星紅旗命運相連的動人記憶。
繡紅旗的故事,講述的是“信仰”和“希望”;攀登者的故事,見證的是“團結”和“拼搏”;打海盜的故事,彰顯的是“力量”和“擔當”;嫦娥人的故事,弘揚的是“創新”和“探索”;澳門濠江中學的上空和共和國一同升了70年的五星紅旗,傳遞的是“團圓”和“赤誠”。
70年來,無數和他們一樣的中國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奮斗,讓五星紅旗在各地招展飄揚,告訴全世界“中國夢”可以登上多高、走向多遠。
節目播出之后,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示,明明是陪孩子看《開學第一課》,自己卻哭得稀里嘩啦。尤其是看到白發蒼蒼的郭德賢老人、貢布老人,還有澳門濠江中學老校長杜嵐女士的影像記憶時,他們感同身受于這個國家一路走來的辛酸與不易。年齡越長的觀眾,越是觸景生情,難以自已。
今天的00后、10后,生長在新中國有史以來生活最為富足、國力最為強大的時代,貧窮、戰火、落后、苦難……這些字眼對他們來說是陌生而遙遠的,或許,懵懂的他們并不能完全理解家長為何會感動到流淚,但作為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理應上好這堂關于“珍惜”和“傳承”的人生一課。
很多人說,流行文化發達、青春偶像盛行,是社會物質條件優渥的標志。然而,“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不沾半點星光,卻閃亮到動人心魄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