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質押藏“暗礁” 7家券商收問詢函
曾經,股權質押業務給券商帶來了業績的大幅增長,但時不時曝出風險的個股,導致其股價跌破股權質押的預警線或平倉線,也將一些券商推向“刀口”。隨著券商的半年報披露完畢,紛至沓來的問詢函再度引起市場關注。
截至9月18日,已有7家A股上市券商收到交易所的半年報問詢函,分別是興業證券(601377.SH)西部證券(002673.SZ)、東北證券(000686.SZ)、東方證券(600958.SH)、申萬宏源(000166.SZ)、第一創業(002797.SZ)和東吳證券(601555.SH)。股票質押、壞賬計提、風控等行業痛點問題被交易所關注。其中,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的隱患是交易所關注的重點。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超10家上市券商因股票質押業務計提資產減值近18億元。ST股成為券商股票質押回購業務頻繁踩雷的重災區。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從半年報問詢、監管、現場核查等多方面對券商股票質押業務加強監督與管理。近期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提出了“深改12 條”的頂層設計,其中第七條就明確提出,要切實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
不過,安信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去年四季度開始的紓困民營企業、化解股權質押風險的相關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深交所綜合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股票質押回購風險分析報告披露,2019年第二季度,滬深交易所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紓困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平倉風險可控。
股票質押成問詢重點
隨著2019年A股市場回暖,股票質押總規模和風險規模均大幅下降。但在“強監管、嚴監管、全監管”為導向的監管政策下,部分上市公司自身質量不高或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導致部分股票質押回購合約跌破約定的履約保證比例,股東補充擔保不及時或未及時購回產生違約。相關券商也深受其累。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超過10家上市券商因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計提資產減值,金額合計近18億元。隨著券商半年報披露完畢,股票質押業務的隱患是交易所關注的重點。截至9月18日,已有興業證券、西部證券、東方證券等7家上市券商因此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均被問及股票質押相關業務情況以及減值計提的充分性與合理性。
因分別踩雷踩雷*ST東南(002263.SZ)、*ST剛泰(600687.SH)和*ST大控(600747.SH)3家上市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按照賬面價值和預計可收回金額之間的差額,東方證券今年上半年分別對其計提減值準備1.77億元、1.80億元和6981.58萬元,3.89億元。成為上半年對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金額最高的上市券商。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部分券商的業績形成了巨大的“侵蝕”。以國元證券為例,公司上半年對存在減值跡象的金融資產(含融出資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其他債權投資和應收賬款等)計提各項信用減值準備合計2.56億元,減少公司當期凈利潤1.92億元。其中,公司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中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計提減值準備2.24億元。
而國元證券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33億元。可見,因相繼踩雷待購回的標的證券ST華業和ST中孚,國元證券計提減值準備對業績的“侵蝕”作用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證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減值準備計提比例遠高于同行。西部證券在回復交易所的問詢函中披露,經與行業其他34家上市公司相比,截至2019年6月末,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減值準備計提比例為56.13%,遠高于同行業4.07%的計提比例。今年上半年,西部證券分別對樂視網 (300104.SZ)、ST信威(600485.SH)和ST中南(002445.SZ)分別計提減值準備2.49億元、6259.20萬元和470.40萬元
西部證券表示,公司融出資金業務減值政策充分考慮了融資融券業務歷史違約情況,各階段融出資金違約率的計算涉及歷史數據及假設;違約損失率基于合同現金流與預期收到的現金流之間的差異,根據咨詢機構提供的行業統計數據計算。經與同行業公司融出資金減值政策比較,各家公司均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通過合理估計違約率、違約損失率對融資類業務計提減值準備。
除西部證券之外,目前申萬宏源、第一創業、東北證券3家券商也已回復了股票質押相關業務情況以及減值計提的充分性與合理性。其中,第一創業回復稱,“公司于年初開始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按預期損失模型進行計提,通過持續監測相關資產的違約風險暴露、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參數計量預期信用損失。”
風險幾何?
在監管趨嚴的政策下,今年以來,已有財富證券、中郵證券、萬聯證券等多家券商因股票質押業務不規范而受到處罰。此外,監管部門近期還對今年以來股票質押規模增幅較大的幾家證券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并提出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部分業務定位不清、風險意識不強、審核把控不嚴、盡職調查不完備和貸后風險管理流于形式等多項問題。
總體來看,隨著2019年A股市場回暖,以及股票質押新規的出臺,股票質押總規模和風險有所緩解。
從質押規模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兩市質押股數占總股本的比例9.09%,較 2018年末的9.71%下降了0.62%;算數平均質押率為14.76%,較2018年末的16.13%下將了1.37%。
股票質押風險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市場質押市值為4.86萬億元,較2018年底的5.58萬億元減少0.72萬億元;大股東疑似觸及平倉市值為2.3萬億元,較2018年底的2.8萬億元減少約5000億元。
方正證券策略團隊認為,從2018年底至今,股權質押風險被有效控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019年前半年的股市總體是上漲的;2019年1月發布實行的“股權質押新規”,相當于允許股權質押“展期”和“置換”,這也極大程度上緩釋了風險;股權質押紓困基金積極馳援;質押融出方對股權質押業務積極整頓。
券商、銀行等資金融出方經歷2018年的慘淡教訓后,今年普遍整改股權質押業務,傾向上更加穩健保守,防范再出大的風險事件。
具體來看,部分券商已在縮減股票質押業務的規模,主動控制風險。東方證券在2019年中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繼續以“控規模、調結構、清風險”為工作重心,主動降低股票質押規模、采用多種途徑積極化解風險。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股票質押業務余額240.53億元,較歷史峰值收縮近三分之一,控規模成效顯著。
第一創業也在中報中提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方面,報告期內公司以控制存量項目風險為主,原則上不再新增股票質押式回購項目。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期末余額為25.19億元,比上年度末減少22.21億元,降幅為46.85%,主要系債券回購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模下降。
據深交所綜合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股票質押回購風險分析報告披露,2019年第二季度,滬深交易所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規模持續下降,紓困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平倉風險可控。
不過,該報告進一步指出,“部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的信用風險需進一步緩釋。”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