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幾種流產及處理辦法
當你誠心誠意的想要一個孩子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自己在妊娠期的時候發生了流產,這是一個噩耗,這對家庭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兩性的生活中,少了孩子的身影會顯得單調乏味。因此為了更好的懷孕生子,以及呵護女性的身體,需要弄清妊娠期發生流產的原因,以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1、流產的定義
流產是指妊娠不到20周,非人為的使胎兒脫離母體。此時的胎兒無法存活,而發生流產狀況的孕婦,大部分在妊娠20周之前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少量的陰道出血,并終止妊娠。即說明了,在大部分的流產發生前,孕婦都會出現陰道出血以及腹痛呈陣發性痙攣等癥狀。
2、流產原因綜合
(1)胎兒發育異常:如染色體及基因的異常占早期自發性流產的50%~60%。
(2)染色體異常:夫妻一方或雙方的染色體有缺陷,而造成精卵異常或精卵不健康所引起。
(3)母體疾病傳染:如傳染病及內分泌異常等,還有像是弓漿蟲、披衣菌、梅毒等。
(4)母體本身患有慢性衰弱性疾病:如結核病與癌癥等。
(5)內分泌缺陷:如黃體功能不足、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男性激素過多或泌乳激素過高等。
(6)免疫機能異常:因為受精卵一半來自于精子,非孕媽媽自己所有,所以有些婦女體內會產生抗體,攻擊受精卵,使其無法生存于子宮內,以致流產。
(7)生殖器官異常:如子宮畸形、子宮頸閉鎖不全等。
(8)心理及身體的傷害:包括工作繁忙、緊張壓力、使用藥物、胎盤異常、合并內科疾病、精子異常、卵子不新鮮、受精時間不恰當、過分激烈運動等許多原因亦可導致流產。
3、常見幾種流產及處理辦法
完全流產:妊娠物毫無保留的排除,無需特殊處理,但母體需要適當的調養身心。
不完全流產:其指只有部分妊娠物排除體內,應由醫生詳細診斷,并且施行吸刮術,排空子宮內剩余妊娠物,確保子宮得到休復與治療,以免影響下一胎的生育。
習慣性流產:這種情況指的是發生三次以上的自然流產。此時父母雙方需要做染色體及免疫學等進一步檢查,女性需做子宮輸卵管攝影,確認是否有生殖器官異常等,并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
妊娠期發生流產的原因能讓女性明白怎樣避免流產,而處理方法能呵護女性身體的健康,這樣不僅能使得女性更好的懷孕,還能使女性的身體保持健康。因此女性應該要注意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