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委: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盡快出臺
中國銀保監會、央行29日發布《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展示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最新數據成果,總結了中央部門、地方政府、各類市場主體在增加對普惠金融重點領域服務供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技術和產品、發揮資本市場功能、加強信用信息和擔保增信體系建設、完善差異化監管機制、強化貨幣財稅政策激勵、彌補制度短板、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開展的各項舉措。
《報告》指出,加快補齊地方金融監管制度短板。完善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商業保理企業等六類機構監管規制,起草《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補充規定》《融資擔保公司非現場監管規程》《典當管理辦法》《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關于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等制度,印發《關于加強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繼續推動《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盡快出臺,為相關監管規制提供上位法依據。
《報告》總結梳理了普惠金融體制機制、產品服務、資本市場融資、信用信息體系、擔保增信體系、差異化監管、貨幣財稅政策、法律法規、消費者權益等9個方面的舉措。
另外,創新普惠金融技術和產品,“能做、會做”普惠金融的局面有所改善。積極引導各類機構借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如,建設銀行“小微快貸”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網商銀行基于線上大數據風控的“310”模式。保險公司運用保險科技,以較低成本擴大了風險保障范圍,如網絡購物退貨運費損失保險,可以按照約定為消費者因退貨而產生的運費損失提供保險保障。
在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功能方面,市場主體融資渠道拓寬。截至2019年6月末,新三板掛牌公司小微企業累計發行5120次,融資金額達1285.5億元。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2.75萬家,展示企業10.32萬家,累計實現融資10020億元。
同時,彌補制度短板,健全普惠金融發展的法律框架。制定“兩權”抵押相關法律制度。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明確土地經營權可以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進一步做好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銜接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穩慎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
此外,《報告》指出,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強化普惠金融領域信息披露和市場透明度建設。定期披露普惠金融相關數據,及時披露監管信息,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引導金融機構及時披露產品服務信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