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打新只賺不賠慣性思維
在開市運行108天后,科創板股票上演“破發”一幕。當日,昊海生科盤中“破發”,久日新材全天股價都在發行價附近徘徊。值得注意的是,久日新材剛經歷兩個交易日即跌破發行價。從市場反饋看,基于科創板采取的市場化發行定價機制,各方對于“破發”早有預期。從歷史經驗及海內外市場對比來看,新股快速“破發”甚至上市首日“破發”是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的必經之路。
2009年至2012年A股實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2011年,A股整體呈震蕩下行態勢,上證綜指從年初的2825點降至年末的2199點。但IPO市場依然火爆,全年共發行新股276家。由于市場整體低迷,新股“破發”幾乎貫穿全年,新股發行市盈率較2010年顯著下降。在“破發”潮沖擊下,部分新股發行市盈率降至30倍以下。而對比海外成熟市場就更加清晰,美股新股首日破發率達到20%以上,港股新股首日“破發”也屢見不鮮。
常年的新股發行價偏低,指向的是新股定價機制不完善,市場運行機制不能有效發揮的困境。而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就是要通過一個“試驗田”,探索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有效路徑。久日新材上市次日跌破發行價,客觀上證明了保薦跟投、放開發行定價的市盈率約束,乃至放開、放寬個股漲跌幅限制等機制的有效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股“破發”并不值得擔憂。
從實踐角度衡量,投資者會受到來自市場的教育。新股快速“破發”充分還原了新股市場的風險特征,極大強化了新股定價的風險約束。新股不會永遠只漲不跌,打新不會永遠只賺不賠,所謂的Pre-IPO等套利方法也不是一勞永逸。投資者必須真正理解公司價值,認真評估市場情緒,才能在投資中獲取高額收益,也只有培養了更多具有風險意識的投資者,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建設才能事半功倍。
一些新股快速“破發”也給各類市場機構以警醒。在科創板設立初期,部分機構在新股發行詢價過程中放棄價值立場,以“中簽”“入圍”為第一目的,看中的就是“新股不敗”,導致作為專業機構無法有效發揮價值發現、價格引導功能。隨著一些新股快速“破發”,充分強化和提示了新股定價責任的重要性。
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事實上承擔了資本市場改革很多期待。從科創板初期運行效果看,保薦跟投制度約束、漲跌幅限制改變都在價值發現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而以“破發”為標志的市場化約束反過來又有利于以信披為核心的發審落實,有利于壓嚴壓實中介責任,有利于機構投資者,有利于長期資金發展。這樣就互為表里,輔車相依。
道阻且長,我們有理由相信,改革會在相關制度一步步落實完善中逐步深化,最終能夠為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