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便民商圈建設要提速升級
加快社區便民商圈建設,促進社區生活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是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重要內容之一。要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統籌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改進社會服務,打造便民消費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不聚集、少接觸”成為消費者活動的重要原則之一。從普通消費者活動半徑來看,社區便民商圈的發展成為熱點。把握這種消費新趨勢,加快社區便民商圈建設,促進社區生活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便利店、社區菜店等社區商業,也是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重要內容之一。
近年來,我國社區便民商圈建設工作如火如荼。2019年,大型連鎖便利店新開業的門店超過1.2萬家。同時,2019年各地建設改造的標準化菜市場140多個,有效改善了城鄉居民消費環境。此外,2019年全國已建成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200多個,推動傳統中小型百貨商場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轉型,向集超市、餐飲、教育、培訓、娛樂、文體、健康等為一體的鄰里型社區服務中心轉變,構建便民服務消費圈。
新冠肺炎疫情,對加快社區便民商圈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級商務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從加快推動社區便利店發展、支持社區菜市場建設改造、發展社區生活服務業、創新社區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促進社區商業發展。
首先,加快推動社區便利店發展。各地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社區便利店建設,比如北京提供財政資金支持,部署用3年時間建成連鎖便利店6400個,實現社區全覆蓋。
其次,支持社區菜市場建設改造。中央和地方財政積極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推進菜市場、農貿市場、社區菜店等農產品零售終端建設改造,提升建設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再次,發展社區生活服務業。積極推進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建設,整合餐飲、洗染、美容美發、家政、培訓、快遞、維修等消費服務功能。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臺,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統籌社區教育、文化、醫療、養老、家政、體育等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改進社會服務,打造便民消費圈。如引導餐飲、家政等生活服務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下沉社區,創新服務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服務。促進家政行業提質擴容,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推動員工制企業發展,擴大供給規模,提升供給質量。
此外,要創新社區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各地積極推廣自助結算、掃碼支付等智能技術用于便利店數字化改造,整合實體便利店與線上資源,開展全渠道經營,強化“互聯網+便利店”建設,探索推行社區體驗式電商、社區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涌現出一批像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美團“安心餐廳”、京東到家等促進社區消費的創新模式。疫情期間,武漢實行社區封閉升級管理以后,保供電商平臺的數量由11家增加到40多家,為滿足社區居民消費需求發揮了重大作用。
- 標簽:背后體位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