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給黃瓜“擠奶”后有甜味,記者為你揭秘
最近,給黃瓜“擠奶”的視頻在網上瘋傳,甚至登上了熱搜榜。視頻博主稱,用刀切下一段黃瓜,然后將兩段黃瓜的切面來回摩擦,就會慢慢分泌出一種看起來很像牛奶的白色汁液,稱之為給黃瓜“擠奶”,還說“擠奶”之后的黃瓜吃起來會有絲絲甜味。
對這種吃黃瓜的方法,微博上還進行了投票,有兩千多人表示一直就這樣吃。有網友稱,小時候生吃黃瓜都是如此,不然黃瓜澀澀的。還有人稱,小時候吃老黃瓜一定要磨出白色沫沫,可去澀和苦味兒;還有1.4萬人表示沒有嘗試過這種吃法,并稱直接削皮去掉兩端更簡單直接,也更好吃。
那么,給黃瓜“擠奶”后,口感真的會變嗎?對此,記者進行了實驗,并請教了有關專家,為你揭秘。
黃瓜能擠出“奶”嗎?
記者買來黃瓜和秋黃瓜兩個品種分別進行實驗,從瓜蒂段、中間段、尾部段三處分別切開并進行摩擦。
結果:瓜蒂段切了之后摩擦滲出的白沫較多,中間段和尾部段的白沫相對較少。秋黃瓜摩擦出的白色汁液相對更多。
擠“奶”后的黃瓜更甜?
將黃瓜瓜蒂段、中間段和尾部段進行摩擦“擠奶”之后的部分切下,再切下這三部分沒有“擠奶”的部分品嘗。
結果:“擠奶”后的黃瓜顏色看起來要綠一點,吃起來比未“擠奶”的黃瓜顯得稍清脆但不特別明顯,在味道上幾乎沒有什么不同之處,也沒有明顯的甜味。
黃瓜摩擦出的“奶”是什么?
中國科學院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三院院區)臨床營養科主任劉莉認為,黃瓜所含的營養元素種類很多,要想具體分析黃瓜摩擦出的白色汁液到底是什么,最專業的做法就是要進行化學實驗。但從黃瓜的營養成分分析,黃瓜中含有黃瓜酶,往往將黃瓜切開之后,放置幾分鐘就能看到表面冒出的水珠,而這個水珠主要成分就是水分和黃瓜酶。黃瓜酶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有潤膚和舒展皺紋的功效,所以很多人用黃瓜敷臉,就是這個道理。而黃瓜酶屬于酶,酶屬于蛋白質,蛋白質在摩擦和受熱的情況下便容易變性。因此,從這個角度分析,黃瓜擠出的“奶”可能是黃瓜酶的變性,加上黃瓜中的水分含量高,因此形成了白色汁液。
黃瓜“擠奶”會影響口感嗎?
至于黃瓜“擠奶”會不會影響口感?網上有人稱,黃瓜含有丙醇二酸、單寧和少量的苦味素,與唾液結合時會產生發澀的口感,所以吃之前要磨白沫。
知乎上有人稱,黃瓜的祖先
- 標簽:吳文忻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