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使君子
產地與品種
使君子,別名留求子、史君子、四君子,為使君子科使君子屬攀緣狀灌木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實。
使君子始載于《開寶本草》,生于平原灌木叢或路旁。分布于福建、臺灣、廣西、江西、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及廣東海南島等地。主產于四川、廣東、廣西。以個大、顆粒飽滿、種仁色黃、味香甜而帶油性者為佳。
四川合川產量最大,稱“川君子”,其種仁多形長,優劣均有。福建福清、莆田所產者為優,稱“建君子”,內仁多充實飽滿,質量為佳。野生為主,亦有栽培。
性能
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主治蛔蟲病、蟯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
炮制及解毒方法
使君子傳統炮制以緩慢均勻加熱的煨法為主,臨床資料也表明,低溫長時間烘焙后,使君子仁副作用降低而療效不減,同時可使脂肪油含量增加。因此,使君子炮制,應用低溫長時間加熱為好,不宜超過110℃。
生用。使君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炒使君子殼。凈使君子殼文火炒至有香氣溢出,取出晾涼。
炒使君子仁。凈使君子仁文火(鍋溫110~115℃)炒至種仁體軟,斷面微黃,香氣溢出,取出晾涼。
砂燙使君子。凈使君子用砂燙法燙種仁達炒制標準。
微波爐制使君子。凈使君子置微波爐中,用0水平功率,1分55秒,使種仁達到炒制標準。
烘制使君子。凈使君子置烘箱內,分別在100、120、160℃條件下烘烤,直至種仁達炒制標準。
臨床運用
1.治蛔蟲病
有研究對八種常用驅蛔中藥進行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結果表明,使君子驅蛔的總有效率為85%,陰轉率為6%。服用方法:15g空腹頓服。使君子配伍其他藥物驅蛔效果亦佳。如使君子湯(使君子、陳皮、檳榔、木香、枳殼、大黃、甘草)治療小兒蛔蟲病30例,每日1劑。服1劑排蛔蟲者22例,連服2劑排蛔蟲者18例。有報道用烏梅茵陳使君子湯治療膽道蛔蟲癥47例,痊愈45例,顯效2例,治愈率95.7%,總治愈率100%。
2.蟯蟲病
近代開始應用該藥驅殺蟯蟲。多單味炒熟嚼服或研末調服,或與大黃、黃芩、檳榔等藥研末服。如周鳳梧《中藥學》治蟯蟲方。劉超英用使君子、百部煎水(使君子10g,百部30g,加水500ml,煎至100ml),于患兒臨睡前排空大小便后灌腸治療小兒蟯蟲病40例,療效滿意。
2.治小兒疳積
使君子仁、厚樸、陳皮、川芎,共研為末,煉蜜為丸,三歲及三歲以上服一粒,三歲以下服半粒,陳米飲化下。(《局方》使君子丸)蔡建文等運用加減消疳理脾湯(藥用三棱、莪術、蕪荑、檳榔、使君子、胡黃連、白術、白扁豆、麥芽、陳皮、葛根、生甘草等)治療小兒疳癥51例,總有效率90.2%。
3.治齲齒牙痛
用使君子煎湯,頻頻漱口。
現代藥理研究
使君子的種子含使君子氨酸(quiaqualic acid),使君子氨酸鉀(potassium quisqualate),D-甘露醇(D-minnitol)等成分。其中,使君子氨酸在種子中為使君子酸甲,從果仁中分得D-甘露(D-mannitol),果殼內也含使君子酸鉀。
1.驅蛔蟲作用
早期體外實驗中證明使君子對豬蛔蟲有較強的驅除功效,用豬蛔蟲首部描記法證明使君子仁的提取物在體外確有麻醉豬蛔蟲首部的作用。其驅蟲有效部位是水溶性使君子酸鉀和脂肪油。
2.驅蟯蟲作用
對于自然感染鼠蟯蟲的小鼠的實驗結果表明,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合用均有一定的驅蟯作用,對于幼蟲,使君子粉劑無效,但使君子粉劑和百部粉劑合用,則稍有效果。
3.抗皮膚真菌作用
使君子水浸劑在體外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殺陰道毛滴蟲作用
單味使君子煎劑有滅殺陰道毛滴蟲的作用,但作用微弱,可與其他抗滴蟲藥合用。
5.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海馬是學習記憶的重要結構,哺乳動物海馬神經元的可塑性突觸傳遞的LTP、LTF現象是記憶的重要機制之一。QA能誘導LTF和LTP,影響海馬神經元的突觸傳遞功能,顯示了它與學習記憶的密切關系。
臨證配伍應用
使君子配雞內金、白術。使君子消疳化積,雞內金運脾消食,白術健脾益氣。三藥共用有消疳化積、健脾益氣之功效,用于治療小兒疳積、納呆屬脾虛者。
使君子配蘆薈。使君子味甘性溫,殺蟲、消積、健脾;蘆薈味苦性寒,清熱、通便、殺蟲。二者合用,其殺蟲之功效更著,并能泄熱消積、驅逐腸蟲,用于治療蟲積腹痛、熱壅便秘、小兒疳積發熱、消化不良等癥。
使君子配芒硝。使君子殺蟲,芒硝瀉下通便。二者合用,有殺蟲通便之功效,臨床用于驅殺蛔蟲。
使君子配烏梅。使君子甘溫殺蟲,烏梅酸澀安蛔。二者同用,治療膽蛔腹痛。
使君子配百部。百部單味濃煎即能燥濕殺蟲止癢。二藥合用則功效更著。
用量及禁忌
內服使君子6~10g,搗碎入煎劑;使君子仁6~9g,多入丸散或單用,作1~2次分服。小兒每歲1~1.5粒,炒香嚼服,1日總量不超過20粒。
禁忌服藥時忌飲熱茶。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暈、嘔吐等反應。《本草綱目》曰:“忌飲熱茶,犯之即瀉。”《本草經疏》曰:“忌食熱物。”
《本草匯言》曰:“脾胃虛寒之子,又不宜多用,多食則發呃。茍無蟲積,服之必致損人。”《嶺南采藥錄》曰:“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發呃逆,兒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日夜不止者,惟用其殼煎水飲之,即止。”
中毒表現及解救措施
1.中毒表現
(1)變態反應四肢和臀部有多數散在的紫紅色皮疹,逐漸增多或成批出現,無痛癢感,雙側足踝部青腫、關節腫脹、疼痛、便血、鼻出血伴有頭昏、心悸、食少、肢體困倦、血尿、蛋白質尿等,過敏性紫癜和過敏腎炎。
(2)中毒反應過量服用后可出現胃脘不適、呃逆、嘔吐、頭昏、腹瀉、腹痛,如與熱茶、熱藥同服,則發生劇烈的腹痛、腹瀉,嚴重時出冷汗、四肢發冷、頭痛、抽搐、驚厥、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可因呼吸麻痹致死。據報道,有因服大量生品而致過敏性腎炎、皮肌炎的病例,小兒服用成人劑量5倍,出現不可逆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小兒過服出現顱內壓升高現象。
2.常用救治方法
早期洗胃、催吐。癥狀嚴重者對癥治療。(摘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常用有毒中藥的臨床研究》)
- 標簽:女子炸部隊第一部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