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中藥材識別
鑒別方法
性狀鑒別
本品由蟲體與從蟲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長3~5cm,粗3~8mm。外表深黃色至黃棕色,環紋明顯,約20~30條環紋,近頭部環紋較細。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近尾部1對,中部4對明顯。頭部黃紅色。尾部如蠶尾。質地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充實,微有彈性,可見有黑褐色“V”字形的線紋或裂隙。以蟲體飽滿肥大,色黃,斷面白色充實、菌座粗短,氣香濃者為佳。
子座細長圓柱形,一般比蟲體長,長4~7cm,粗約3m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小縱向皺紋,上部稍膨大,頭端有一段光滑的不育頂端。質地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或中空;斷面類白色。氣味氣微腥,味微苦。
鑒別的專業術語
*干濕度。蟲草采挖出來是濕的,經過刷凈、曬干到市面上銷售。處理的干度不一樣,儲存時放在冰箱中也會讓干度變化。一般來說干度都要求在95%以上,純干也不行,用手輕輕一抓就有可能折斷。
*飽滿度。品相好的蟲草是很飽滿的,就像一個胖娃娃一樣。由于采挖的時間不同,后期儲存銷售過程中水分的侵擾,蟲草的飽滿度會有區別,飽滿度要是很差,就是所謂的癟草了。
*斷條。指蟲草在采挖、刷凈、儲存及后期銷售過程中發生了折斷,分成兩截或多截。
*穿條。指將斷了的蟲草用竹簽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蟲草。
*死草。冬蟲夏草死掉了挖出來的就是死草。
*癟草。由于采挖時間晚,蟲體營養被草頭吸收過多從而導致蟲體變癟,甚至變空,一般情況下,癟草伴隨著草頭過長的現象產生。也有后期儲存不當,受潮化苗導致變癟的。
*混草。將品質低的蟲草混到高品質的蟲草里面一起按高品質蟲草銷售。鑒別四個要點
*細節一。近頭部半厘米顏色明顯有變化。
*細節二。冬蟲夏草中間4足比較明顯。
*細節三。冬蟲夏草尾巴帶鉤狀,且顏色有變化,鉤顏色接近頭部變化顏色。
*細節四。冬蟲夏草的子座顏色像枯萎的紅苕藤,變化是由粗變細變尖,有孢子囊的地方會突然變大。
貯存方法
貯存關鍵在于防潮、防蛀和防蟲,把蟲草放進密封的玻璃瓶,里面再放一些花椒或丹皮,然后放置在冰箱中;如果需要保存半年以上,在儲存冬蟲夏草的旁邊還要擺放干燥劑,以更好地防潮。一旦發現冬蟲夏草受潮,應立即拿到太陽下曝曬。如果發現冬蟲夏草已經長蟲了,可拿到炭火旁稍加烘焙,然后篩去蟲屑。
蟲草越新鮮,其功效就越好。建議購買蟲草后,應有計劃地服用,最好連續服用3個月以上。就一般的家庭保存條件來說,冬蟲夏草的保存時間不宜超過2年。
常見偽品
偽品冬蟲夏草主要有:地蠶(廣西蟲草或土蟲草)、人工制作的蟲草(是用石膏粉或面粉摻膠用模型壓制而成)、亞香棒蟲草、新疆蟲草。
偽品
*分枝蟲草系麥角菌科真菌
分枝蟲草菌Corayeepsramosa寄生于鱗翅目昆蟲幼體上的子實體與幼蟲體染色后的干燥物。蟲體如蠶,長3~5cm,直徑0.4~0.65cm,外表黃綠色,入水后色裉而顯黃褐色或黑褐色,體表粗糙,有環25~35節,越近頭部環節越密,抹去染附物后可見胸部每個體節有6~8個點狀痕,全身有足八對,頭部3對隱約可見,胸部4對,尾部1對,尾似蠶而向內卷曲。干時質脆,易折,斷面平坦,淡黃白色。子實體由頭面部第1~3節莖間長出,逐漸延伸蓋頭面部,呈1~3分枝,少數有側分生,濕潤后子實體易剝離,柄細長,多彎曲,長3~5.5cm,直徑0.15~0.4cm,稍扁,黑褐色,未成熟者頭部與柄無明顯區分,成熟者頂部稍膨大。子座表面有細小短線狀突起,質柔韌,斷面外層黑色,中心黃白色,氣清香,微腥,味微苦。
分枝蟲草的橫切面子囊殼完全埋生于子座內,椰囊殼卵形,橢圓形或圓錐形,排列緊密,有時兩層重疊,長120~450μm,直徑100~250μm,子囊殼內有多數細長條狀線形子囊,長120~250μm,直徑1~3.5μm,基部彎曲呈放射狀排列,子囊孢子有隔,易斷裂。
*亞香棒蟲草。系麥角菌科真菌亞香棒蟲草菌寄生于鱗翅目多種昆蟲幼體上的蟲體及子座。蟲身如蠶,長3~4cm,直徑4~5mm,外表類白色,環紋明顯,接近頭部較細密,約有20~30個環節。全身有足8對,近頭部3對,尾部1對,中部4對較明顯易見。頭部紅黃色或紫黑色,尾部如蠶,全身背上及兩側可見黑色點狀的氣門,輕輕刮去外層灰白色的菌膜,露出褐色或栗褐色的蟲體角皮。質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白色略發黃。子座一般比蟲體長,長3~8cm,直徑約3~4mm,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有細小皺紋,頂端膨大,灰黑褐色,折斷外層飽滿,可見輻射狀排列的子囊殼,中間有疏松的“髓”(未成熟者)或空癟(成熟者),氣香,味微咸(菌核)或淡(子座)。
*蛹蟲草。麥角菌科真菌蛹蟲寄生在蠶蛹體上形成的子座與蛹體的結合體,習稱北蟲草。寄主為夜蛾科幼蟲,常發育成蛹后才死,蟲體呈橢圓形的蛹主要區別為子座頭部橢圓形,頂端鈍圓,橙黃或橙紅色。
*用僵蠶和腸衣做成的偽品。形狀略呈圓柱形,常彎曲皺縮,長2~4cm,直徑0.3~0.8cm。表面黃白色,頭部較圓,嘴稍尖,全體具13個環節,足8對,由腹側分生,尾部略二歧,質堅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外層黃色,中間有4個棕褐色顯玻璃樣光亮環,氣微腥,味微咸。子座于頭部頂端,棕褐色,長4~5cm,稍用力擔具彈性。灼燒時散發出焦肉臭味。用水浸泡,水被染成淺紅色,同時能清晰的察見腸衣碎片。
*用唇形科植物地蠶及草石蠶的塊莖偽充。形態略呈紡錘形,兩端稍尖,長2~3cm,直徑0.3~0.8cm,多皺縮而彎曲,表面黃白色,具5~10個環節,略似蠶,節上可見點狀芽痕和根痕,鱗棕褐色。質堅硬,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外層具黃棕色環圈(形成層),環圈上有棕褐色點狀物(維管束),氣微,味微甜。
*白僵蠶。“蟲體”略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表面呈灰黃色,覆有白色粉霜狀物(氣生菌絲和分子孢子),頭部較圓。8對足呈突起狀。沒有“草部”。氣微腥,味微咸。
*地蠶。“蟲體”呈梭形。略彎曲,環紋較少,僅3~15條。外表淡黃色。
*涼山蟲草。“蟲體”較長,有3~6cm,表面棕褐色,“蟲足”不明顯。“草部”細長,有10~30cm,直徑較細,呈黃棕色至黃褐色。少數“草部”頂端有分支。
*霍克斯蟲草。又稱亞香棒蟲草。蟲體表面灰黃色,足明顯可見。“草部”呈淡灰色至灰黑色,少數上部分叉,膨大部分可見多數小黑色,質脆易折斷,氣微香,味淡。
*壓模“蟲草”。用面粉、玉米粉、石膏粉等經加工模壓而成,形狀大小與冬蟲夏草相似,但形態不自然,“蟲體”光滑,呈黃白色,環紋特別明顯,質重。折斷面呈淡白色,斷面平坦,黃白色,顯粉性,氣微,味淡,久嚼粘牙,久煮會松散。草體部分往往用紅薯的干燥葉柄偽裝而成,中空而不易折斷。滴加少量碘試驗會顯藍色。假冒偽劣冬蟲夏草
*模具制造假蟲草。由于外觀與正蟲草有明顯區別,所以這種方法基本被淘汰。
*以假亂真。用蛹蟲草、蠶蟲草、香棒蟲草、涼山蟲草、古尼蟲草、新疆蟲草、大團囊蟲草等當成冬蟲夏草出售;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作假方式,由于也是蟲草所以很難區別,主要是腹足數量有區別,還有就是用水煮了會脫色。
*摻假使假在冬蟲夏草的體內插入鐵絲、銅絲、保險絲等,浸泡明礬、水打濕潤增重、用硫黃保鮮或漂白已經發霉變質的冬蟲夏草使其外觀好看,在冬蟲夏草的體內外加鐵粉、泥粉、復合黏合粉、有機復合劑等增加重量,改善冬蟲夏草的外觀“賣相”或外觀質量。向蟲草里放土,業內人士說一兩蟲草半兩土。請廣大消費者注意,買蟲草時抖一抖。
*精心造假用有機復合可塑劑、賦形劑、黏合劑、色素、填充劑等加工制造出來的假冬蟲夏草,外觀形態非常逼真,幾乎達到了以假充真的地步。
從感觀上來識別冬蟲夏草真偽優劣
*聞味道。冬蟲夏草是蝙蝠蛾的幼蟲被蟲草真菌感染后的干燥尸體,所以,聞起來正品冬蟲夏草就有稍帶干燥腐爛蟲體的腥味和摻雜有草菇的香氣,是冬蟲夏草特有的味道,別的東西都沒有,掌握了冬蟲夏草的這一味道,辨別其真假,可以說也就大功告成,可以大膽鑒別冬蟲夏草的真偽了。
*辨顏色。冬蟲夏草的蟲體部分表面呈深黃到淺黃棕色;草的部分則呈現枯樹枝的顏色,即為深棕色或淺褐色。
*看斷面。冬蟲夏草的蟲體折斷面呈乳白色,和僵蠶的斷面相似。
*認外形。冬蟲夏草主體蟲的部分為圓柱形,顏色較淺,表面有細小的縱向紋。頂部與“草”連接的部分稍稍膨大,草的部分顏色較深,較細小,所以才稱之為“草”,即子座,有柄,常獨生,偶有2~3個分枝。
*從可見數字來識別冬蟲夏草的真假和質量優劣量大小:正品冬蟲夏草的蟲體長3~5cm,直徑0.3~0.8cm,形如三眠老蠶。當然,在這一范圍內,越長越粗的冬蟲夏草質量越好。記足數:冬蟲夏草全身有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近尾部1對,其中以中部4對最明顯。
*看環紋。冬蟲夏草環紋粗糙明顯,近頭部環紋較細,共有20~30條環紋。
選購方法
*產地。青藏高原,西藏、四川、青海。
*完整性。有草頭、蟲體,不折斷。
*形狀。蟲體粗壯,草頭短粗,尾圓鈍形,蟲體4對足明顯清晰。
*顏色。蟲體金黃色、深黃色。
食用方法
服用冬蟲夏草補虛,要因人因病而異,或單藥服用,或配合他藥同用。可以煎水、燉湯、做成藥膳服食,也可泡酒、泡茶等。例如有腰痛虛弱、夢遺滑精、陽痿早泄、耳鳴健忘及神思恍惚諸癥,可單用冬蟲夏草每次2g,研末,空腹送服,每日早晚各一次;也可用冬蟲夏草5g,配杜仲、川斷等,煎湯飲服。
蟲草因有陰陽雙補,起萎固精,益陰補肺之功而價格昂貴,又因其僅產于高海拔空山野地,產地產量極其有限而更顯名貴。由于蟲草十分稀少而珍貴,直接用于方劑中不多,而常用于配合鴨、雞、肉類燉服,成為食療之品用以輔助治療。(摘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名貴中藥材的識別與應用》)
- 標簽:國防部部長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