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情或導致抑郁甚至自殺
在當今這個肉欲社會,很多人沉浸在“一夜情”的漩渦里無法自拔。無論他們說的多么冠冕堂皇,無論是多么“正當”的理由去發生一夜情,在本質上一夜情仍是不道德的。而且一夜情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性交易。下面小編就來剖析一下一夜情。
一夜情的定義和本質
美國社會學家約翰對“一夜情”下的定義是:基于人類動物性吸引而發生的性行為,它忽略了戀人相處時應遵守的規范,例如性格、品質、修養等。“一夜情”與嫖娼的本質不同在于,前者是為了男女雙方的性與心理的欲望滿足,而后者則是為了一方的性欲望滿足,它本質是一種金錢交易。
渴求一夜情乃人之常情
弗洛伊德曾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中指出,“人是一個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所以,渴求“一夜情”,乃是人之常情。而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性愛是人類的原始需求滿足,是隨時隨刻存在的,也是沒有選擇的;而情愛則是人類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是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也是有選擇的。馬斯洛曾言:“人類區別于動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有自制力。”所以,心動不等于行動,人在大部分條件下,都能克制“一夜情”的沖動欲望。
一夜情的四大類型
根據“一夜情”的心理動機,可大致劃為四種類型。性誘型一夜情:出自性本能,對某個異性有著極大的好感,渴望親密接觸。行為表現為主動誘惑對方,等待對方積極回應,并期望有持續的親密接觸。報復型一夜情:出自情感傷害,對自己愛著(過)的人有極大的怨恨,期望通過與他人的性行為來彌補自己的心靈傷痛。行為表現為主動誘惑某個令自己喜歡的異性,期待對方積極回應,但未必期待有持續的親密接觸。迷惑型一夜情:出自焦慮,對某個特定環境有極大不適,感到非常迷惑,渴望得到異性的安撫和溫暖。行為表現為半推半就,渴望得到感官刺激的滿足,以填補內心的空虛。暗示型一夜情:出自情景暗示,對某個特定情景下的性暗示有著極大好奇、期待,渴望加以嘗試。行為表現為半推半就,把“一夜情”作為一種時髦、流行或順從行為來追逐。
一時滿足帶來更多的空虛
一夜情只能獲得一時的身體滿足,無論是獲得了性快感、還是金錢、物質,都是得不償失的。真正的性愛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滿足,只有在愛情基礎上的性愛,才能真正滿足。就像兩性知名品牌lelo所講的:完美性愛是身與心的雙重愉悅。若是發生一夜情,一時的快感換來的是更深的寂寞和空虛。而且不潔性交還有可能帶來各種疾病,得不償失。
一夜情或導致抑郁甚至自殺
更嚴重的是,一夜情可能引起抑郁甚至引發自殺想法。研究者們調查了1萬人,發現有抑郁癥狀的青少年大多有過一夜情。這項研究說,這些人更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會起自殺念頭。研究發現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態可能引發一夜情,而一夜情又會使精神健康狀態每況愈下。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SaraSandberg-Thoma博士、研究首席作者說:“幾項研究發現了精神狀況較差和一夜情之間的關系,但這種聯系的本質尚未清楚。總有人會問原因是什么結果怎樣。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較糟的精神狀態更可能引發一夜情的產生,并且一夜情又反過來影響了精神健康。”(來源:鳳凰網時尚-情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