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器官睪丸的兩大功能
男性主要生殖器官為睪丸,此外還有附睪、輸精管、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陰莖等附屬性器官。下面重點講一講睪丸的功能:
(一)睪丸的生精作用
睪丸由曲細精管與間質細胞組成。曲線精管上皮又由生精細胞和支持細胞構成。原始的生精細胞為精原細胞,腎貼于曲細精管的基膜上,從青春期開始,精原細胞分階段發育形成精子,精子生成的過程為: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精子。在曲細精管管壁中,各種不同發育階段的生精細胞是順次排列的即由基膜至管腔,分別為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精子細胞、分化中的精子,直至成熟精子脫離支持細胞進入管腔,從精原細胞發育成為精子約需二個半月。
支持細胞為各級生殖細胞提供營養,并起著保持與支持作用。為生精細胞的分化發育提供合適的微環境,支持細胞形成的血睪屏障防止生精細胞的抗原物質進入血液循環而引起免疫反應。
精子生成需要了適宜的溫度,陰囊內溫度較腹腔內溫度低2℃左右,適于精子的生成。在胚發育期間,由于某種原因睪丸不降入陰囊而停留在腹腔內或腹股溝內,稱隱睪癥,則曲細精管不能正常發育,也無精子產生。如果對發育成熟的動物睪丸進入加溫處理,或施行實驗性隱睪術,則可觀察到生精細胞退化萎縮。
新生的精子釋入曲線精管管腔內,本身并沒有運動能力,而是靠小管外周肌樣細胞的收縮和管腔液的移動運送至附睪內。在附睪內精子進一步成熟,并獲得運動能力。附睪內可貯存小量的精子,大量的精子則貯存于輸畏精管及其壺腹部。而性活動中,通過輸精管的蠕動把精子運送至尿道。精子與附睪、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在性高潮時射出體外。正常男子每次射出精液約3-6ml,每毫升精液約含二千萬到四億個精子,少于二千萬精子,不易使卵子受精。
(二)睪丸的內分泌作用
雄激素:睪丸間質細胞分泌雄激素,主要為睪酮(testosterone,T)。
①睪酮的合成與代謝:睪酮是C-19類固醇激素。在間質細胞內,膽固醇經羥體、側鏈裂解形成孕烯醇酮,再經17-羥化并脫去側鏈,形成睪酮。睪酮在其靶器官(如附睪和前列腺)內,被5α-還原酶還為為雙氫睪酮,再與靶細胞內的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睪酮也可以芳香化酶作用下轉變為雌二醇。
正常男性在20-50歲,睪丸每日約分泌4-9mg睪酮,血漿睪酮濃度為22.7±4.3nmol/L。50歲以上隨年齡增長,睪酮的分泌量逐漸減少。
血液中97%-99%的睪酮與血漿蛋白結合,只有1%-3%睪酮是游離的。在血漿中存在一咱與睪酮有很高親和力的蛋白質,是β球蛋白,分子量為44000-80000。約有30%睪酮與這種球蛋白結合,它也可結合雌激素,故將這咱球蛋白稱為性激素結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約68%睪酮與血漿白蛋白結合。睪酮主要在肝被滅活,以17-氧類固醇結合型由尿排出,少量經糞便排出。
②睪酮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作用:①維持生精作用,睪酮自間質細胞分泌后,可經支持細胞進入曲細精管,睪酮可直接或先轉變為活性更強的雙氫睪酮,與生精細胞的雄激素受體結合,促進精子的生成。支持細胞在FSH的作用下,可產生一咱對睪酮和雙氫睪酮親和性很強的蛋白質,稱為雄激素結合蛋白(androgen binding protein,ABP),ABP與 睪酮或 雙氫睪酮結合后,轉運至曲線精管,提高雄激素在曲細精管的局部濃度,有利于生精過程;②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促進男性副性征出現并維持其正常狀態;③維持正常的性欲;④促進蛋白質合成,特別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蛋白質合成,同時還能促進骨骼生長與鈣磷沉積和紅細胞生成等。
③抑制素(inhibin)是睪丸支持細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由α和β兩個亞單位組成,分子量為31000-32000。抑制素對腺垂體的FSH分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而同樣生理劑量的抑制素對LH分泌卻無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