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過萬“麻繩男” 只賺錢沒情趣女人不愛
只賺錢沒情趣女人不愛
導語:近日,情感暢銷書里,“麻繩男”是一個流行的概念。你身邊有這樣的“麻繩男”嗎?這個人群是怎么產生的呢?
[本期關鍵詞:麻繩男] [往期回顧] 有這樣一群事業有成的男性被稱為“麻繩男”有這樣一群事業有成的成功男人:他們辛苦工作,積累下豐富的物質財富,然而卻因為種種原因,過早地喪失了好奇心以及對生活樂趣的感知,最終就像熏完臘肉后的麻繩一樣,枯燥乏味,死氣沉沉,成為了所謂的“麻繩男人”。在日本最近的情感暢銷書里,“麻繩男人”是一個流行的概念。
“麻繩男”類型一覽
在大中型城市中,從事快節奏、知識密集型行業的都市男性白領比較容易成為“麻繩男人”。
腦力工作者:體力勞動會讓身體直接感受到疲勞,從而被迫停下來休息;而腦力勞動者則相對更容易忽略身體的疲倦而長時間沉迷于工作。
知識密集型行業從事者:這種行業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而這些城市中激烈的競爭,擁擠的交通和居住環境,倍增的生活成本,快速的節奏都容易造成都市白領的壓力,從而進一步促使他們形成高成就動機、自我中心和追求完美的性格。
此外,失戀者、工作不穩定者也會因為自身的挫敗感和不安全感而通過拼命工作來聊以自慰。
“麻繩男”:只會賺錢不懂生活案例一:性格孤僻,不合群
康少不是本地人。八年前,他從外省小鎮考入廣州某知名學府,畢業后就留在這座城市發展。在部門里,他工資最高人氣卻最低,習慣獨來獨往,不茍言笑也不合群,久而久之就被大家“邊緣化”。本來,數據分析這種工作就是寂寞的,需要個人安靜獨立地完成,所以,為了緩解沉悶的工作情緒,同事們下班后總是三五成群去吃飯或娛樂。然而,像這種類型的集體活動,康少只參加過一次,待了不到一個小時便感覺坐立不安,找了個借口匆匆趕回公司,以習慣性的加班來度過漫漫長夜。后來,大家都知道他性格孤僻,“出手”謹慎,也很少再邀請他了。
“康少主要負責東南亞市場這塊兒,每月的分析報告都是他最早交,績效工資也是他拿最多,可他總是一副‘無欲則剛’的樣子,就算拿到全部門最高的年終獎,從不請客不說,日子也沒見他過得稍微‘滋潤’一點,在他眼中只有工作。”同事Mable說,“沒錯,他很優秀,但可能全公司最欣賞他的人就是老板。我們對這種太‘dry’的男人不感興趣,并不是說歧視他是‘鳳凰男’,而是他的生活沒有新鮮感,死氣沉沉,太無趣。”
案例二:沒情趣,不浪漫
男友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手下指揮著三十來號人馬,用社會標準來看,應該是青年才俊,年輕有為了。平時,忙得像個陀螺,有時好不容易能休息個周末,可他又累得只想睡覺。
我們婚期將近,140平米的復式樓,他大手一揮地精裝修了,家中所有電器都是最新潮的,坐在花園露臺上,我可以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不用去擠公交車趕著刷卡上班。在一度滿足于這種生活后,我開始覺得索然無味。
我喜歡文藝,可是電影院里上了什么大片,他從來都不知道,即使每次拉他去看,他中途不停發短信,接電話也讓我興趣全無。每年情人節,他只能抱歉地將信用卡放在我手里,我是需要男人的禮物,可絕對不是錢。在商場買衣服,再貴的衣服他也是說“你喜歡就行”,心里卻想著快點完事了拉倒。
家里的所有電器說明書,似乎成了我的必讀課本。上周,我電腦壞了,他滿臉無辜地說:“我也不懂啊。”我一下子煩了,一個連電腦系統都不會換的男人還能指望什么?沒過幾天,他送了一臺索尼的筆記本給我,言外之意再維修就是多余,可我沒覺得滿足,心里又冷又空。
案例三:只會賺錢不會玩
起初認識男友時,他是長輩眼里絕對的一流人選,事業一帆風順,前途不可限量,而且像好學生一樣兢兢業業。可相處久了,我覺得他除了事業之外,似乎什么都不及格。
我們一起去旅游,興致勃勃地到了山腳下,可一聽說步行需要2個小時上山,他立即大喊:回去吧,太累了。絲毫沒有注意到,我滿臉的興奮和期待。每到一個景區,我喜歡聽導游講講典故,或是自己去老城區了解人文風情。可是,他似乎都沒興趣,走馬觀花看一圈,然后坐在路口等我。
平時,我們一起去吃西餐,他連看菜單都覺得麻煩,每次都是重復上一次吃過的,這就是他的一貫風格,開車出門,無論其他的路多么便捷,他永遠只走第一次走過的路,哪怕紅燈多堵車煩。我想了很久,希望他能放慢腳步。我并不需要他拼命掙錢,可他意識不到,也根本不想去改變。
麻繩男成因:人格特質或是關鍵“麻繩男”這個人群是怎么產生的呢?他們該怎樣應對這個社會?
有人把“麻繩男人”的出現歸因于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競爭也逐漸激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沉迷于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失去了正常的人際關系、美滿的家庭,連體驗生活樂趣的能力也喪失了。
“麻繩男人”多半在潛意識中存在消極的自我認知。他們不斷努力,并千方百計證明自己的強大,就是為了掩蓋本質上的自卑心理。即便外界物質方面得到了改善,他們依然在內心深處無法真正地成長和強大起來。所以,他們通常表面上自信滿滿,一切盡在掌握,內心卻總是處于一種恐懼和擔憂的狀態,并時刻提防著可能比自己優秀的人。這樣的心理狀態會讓他們形成一道溝通的屏障。與他們交流時,你覺得他總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會真正傾聽和理解對方的意見。而且,遇到與自己看法相悖的建議時,“麻繩男人”往往會表現出過度的反應——以單一而又極端的思維方式,立刻指出“那不是我的錯誤”。
除了來自于外界的客觀原因,心理專家王盛名認為,并不僅僅是生活節奏的加快就一定會使我們陷入工作成狂的境地,一個人之所以會成為“麻繩男人”,其本身的人格特質才是關鍵。“研究發現,喜歡沉迷于工作的‘麻繩男人’,往往具有高成就動機、自我中心和追求完美的性格特點,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A型人格。雖然不是所有具有A型人格的人都會這樣,但這樣的性格特點會促使某些個體一邊企圖完全控制自己的整個生活,一邊又害怕生活中出現任何意外和失敗,因而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他們只有不停地工作,不停地預想未來避免意外,才能暫時緩解內心的不安。”他說,“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不善于換位思考,不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坦率、真誠的交流。因此,在這種無心享受生活又缺乏知心朋友的情況下,拼命地工作就淪為了他們唯一的‘樂趣’。”
五招改變“麻繩男”若你是一名“麻繩男”或有此傾向,那就需要調適心理,改變僵化的自我認知,通過做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來感受自我,激發內心真正的自信。
1、調節自己的認知
要想卸掉包袱輕松生活,就要從調節認知開始。在心理上承認并允許自己不是“完人”;在人生的軌跡中,正確看待自己的成長歷程,允許自己有高潮和低谷;在對待生活和工作時,明白平衡的意義,允許自己有放松、休閑和娛樂的時間。
2、弱化消極的“口頭禪”
例如“我不停地工作,全是為了這個家”。要重新審視自己對工作下的定義。應該意識到工作也是滿足自我價值、樂趣的一個方面,而非完全是責任的壓力使然。
3、有意識地減輕工作量
自己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將自己現時的所有工作項目和工作時間一一寫明,然后考慮哪些可以完全放棄,或至少暫時放棄,哪些可交由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訂出新的工作日程表。
4、培養業余愛好
培養一些與工作完全不相關的業余愛好,并且在工作之外每周給自己預留出進行這項活動的固定時間。
5、嘗試與他人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間
應當學會如何專心地享受休閑和家庭團聚所帶來的樂趣。不妨將生活中的一些小樂趣以日記或者微博的方式隨時隨地分享給你的朋友,這樣不僅會幫助你自我強化那些美好感受,還有助于促進你與他人的人際關系。
對待“麻繩男”:耐心傾聽+言傳身教
如果你是“麻繩男人”的朋友該怎么辦?這時你不應扮演一個評判者的角色,耐心的傾聽,不做任何評判的陪伴與關注,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在寬容和理解下,他會對你產生信任,從而慢慢卸下對你的防備心理和面具。在取得信任后,你可以向他展示你在生活中非工作方面所獲得的快樂,而不要一味地說教,因為“身教”永遠比“言傳”更有效。如果你的“麻繩”朋友對此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便可以邀請他和你一起共度悠閑時光了。
編輯觀點Ley 鳳凰時尚情感編輯現在白領生活壓力大,時間緊,不乏一些人產生對于人際關系疏忽甚至不愿接觸怕麻煩的一類人,我們稱他們為“麻繩男”建議這些類似宅男的麻繩男可以試著敞開心胸放開自我,試著跟同事們聊聊天,聚聚會,或許這樣的名號也就不攻自破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