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最美抗癌女孩變人肉質疑 網友信息焦慮成常態
導語:近日,網上熱傳的“白血病女孩魯若晴樂觀抗癌”的故事感動著眾多網友。同時也引起一些網友的質疑,一波三折,對當事人打擊非常大。為什么一個愛心事件卻遭質疑?網友的愛心被消耗太多。
[關鍵詞:抗癌女孩] [往期回顧]
被稱“中國最美抗癌女孩”魯若晴感動網絡23歲的青島女孩魯若晴,患上了白血病。但她堅強、淡然,在微博里直播與病魔抗爭的過程時,仍然在照片上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最近一名女孩感動了全網絡。一個本該享受青春年華的女孩——魯若晴,她面對死亡的逼近,淡定從容不卑不亢。不少網友在問,魯若晴得的什么病。據悉,魯若晴患有白血病,化療已經讓她的頭發掉光。但是面對病魔,她依然是畫著淡妝在鏡頭前美美的自拍,她想別人記住她最美的樣子。
魯若晴在患病期間實在經歷了太多,與男友的分手、因治療致使一頭秀發的消失,太多太多的變故讓這個生性愛美,喜好追求快樂的女孩深感痛心,但她卻依舊有著所有花季女孩一般的心境,偶爾地在醫院化淡妝也能讓她高興不已。身患重癥的魯若晴,雖每星期都要在醫院被骨穿四次,經歷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并頭,但聽聞網友們對自己的悉心愛護與鼓勵,她也感激不已,時不時再發博文:“看到你們的祝福,很開心。剛吃過嗎啡,左眼已經完全看不到東西,我愛你們。”
人們在這些文字里看到了一個樂觀、可愛、對世界充滿愛心的好姑娘。其樂觀精神也打動了眾多明星藝人,其中就包括常站在慈善事業前端的韓紅。正值5月20日,剛巧與“我愛你”諧音。這一天,善良美麗的魯若晴一夜之間贏得了近19萬網友送出的“我愛你”。韓紅也為魯若晴呼吁:讓我們一起對她說聲“我愛你”!
盡管有人對“魯若晴”的真實性產生質疑,但是,大部分的網友則表示,“不管真假,不想用邪惡的心去揣度這樣的事情。”
病中遭質疑:網友追蹤病歷、人肉家人費盡心思讓不少網友“傻眼”的是,一個網友全民愛心事件,發生了第一次大逆轉。由于“作業本”曾為“魯若晴”整理過一份資料,里面提到今年初她在青島市青醫附院檢查出了癌癥晚期,于是山東一媒體記者親赴青島,到這家醫院采訪。然而從青醫附院提供的住院病歷中卻沒有找到“魯若晴”,院方也稱“從來沒有過一位姓魯的病人,也沒有符合這個情況的女孩”。報道中提到,前天上午還有人拿著鮮花來醫院找尋“魯若晴”,但都沒有找到。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報道讓眾多網友開始了種種猜疑,網絡紅人“煙花妹妹”則把矛頭指向了較早參與此事的“作業本”,并發微博稱“作業本”其實是個微博公關團隊,對“魯若晴”的事件也完全是一場為了金錢利益的炒作:“短平快炒作魯若晴賬號可以帶來十萬左右收益,但卻踐踏了網民的真誠與善心。”
在網絡社區有一熱帖,也是質疑魯若晴有炒作嫌疑。其中質疑的觀點有“生病還有心情戴美瞳”“五月份頭發那么長,四月份可是一根頭發都沒有啊,這長得也太快了”。對這些質疑,網友“瑤桑XY”卻認為:“人家姑娘是真的病了,但這不妨礙人家愛美的心吧?曬幾張照片也沒什么。”
或許是由于無法承受這份壓力,她昨天將之前自己發表的50多條微博全部刪除,并在唯一一條微博里感謝“大家對我的愛”。
記者求證確有其事 “魯若晴”真名“魯超”
記者采訪了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于鶯,得知“微博抗癌女孩”確有其人,因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于今年1月到2月份在北京協和醫院西單分院治療,不過,真名不叫魯若晴,叫魯超。目前已經不在協和醫院了。據于鶯介紹,“魯若晴”的病情并不樂觀,但她的家人一直斷然拒絕外界的資助。
22日下午5點左右,網傳魯若晴系炒作發微博進行辟謠,辟謠稱經過聯系“魯若晴”的好友、兩名探訪過她的網友以及多名當地記者,得知確有其人,其白血病病情也屬實。
22日晚8點02分,“魯若晴”在微博上再度現身:“剛拔下針,親愛的們,關于一切好的壞的說法,我都會感恩這一切。謝謝所有人的關愛。我想我該徹底消失了。因為有你們,我是那個最幸福的姑娘。于繁華時,求淡然。”但許多網友依依不舍,一個小時不到就有近七千網友留言,希望她能繼續更新微博,“別放棄,別丟下這么多愛你的人”。
22日晚間11點,作業本在微博上予以回應,對于網友的質疑,作業本表示非常憤怒,并詳細介紹了自己如何得知魯若晴的情況和事情的來龍去脈。昨天中午,魯若晴給作業本發來短信稱,“一次次的堅持換來的卻是心酸”。隨后,作業本還給網友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魯若晴發燒了,高燒39℃,白血病人最怕的就是發燒。
是什么,讓這本是一起溫馨的全民愛心事件,竟成一場讓患者傷心傷身的悲劇!
媒體評論人石念軍:網友不該對魯若晴苛刻無論網民還是媒體,對真相的苛求都不應以犧牲他人的私權利為代價。看到人家刪了微博,就以此為據急匆匆地指責人家欺騙了自己的善良,這太性急了。
最近幾天,一個叫做“魯若晴”的女孩成為公眾牽掛的對象。她在微博里,表達著一個重癥病人的堅強不屈和對這個世界的留戀。那種凄慘的美麗被網友轉發之后,很快感動數十萬網友。即便她還是公眾眼中的陌生人,但是各種贊美、同情和祝福蜂擁而至。在5月20日這一天,數以萬計的網友對她說“我們愛你”。
然而,當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草根微博,陡然增長了30余萬粉絲之后,輿論又起了變化。有人懷疑,這個遲遲沒有現身公眾視野的女孩是否真實存在?或者,這個不幸的故事是否只是一場炒作?正如我們看到的,在漸漸蔓延的質疑里,這個堅信“你若安好,便是天晴”的開朗女孩,刪除了自己先前的所有微博。
誠然,追求真相確有必要,社會誠信正是建立在真相的基礎上的,網友對魯若晴的關注同樣如此。但面對一個可能的絕癥患者,是粗暴的質疑好呢,還是以寬容的心態耐心等待真相更好呢?我相信,善良的人更多地會選擇后者。
道理很簡單,沒有切實可靠的證據,固然不能確定“魯若晴”的存在,但同樣不能因為缺乏邏輯支撐的證據,想當然地認定人家是在炒作。公眾可以用挑剔眼光看待一個官員以及所有和權力相關的言行,但“魯若晴”顯然不是“郭美美”、“盧美美”,也不是任何一位官員或其他掌握社會資源的強者,況且就目前的情況看,在她的微博上,看不到權力背景的蛛絲馬跡,也沒有對公共利益的絲毫覬覦。
相反,“魯若晴”的突然“躥紅”,更像是個別微博名人“好心辦了壞事”。從“魯若晴”刪除之前所有微博這一舉動來看,網友突如其來的關注,很可能已經干擾了她平靜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在關心別人的時候,其實并不懂得如何呵護他人的自尊與權利,尤其是別人的隱私權。如果“魯若晴”在網絡上的言論直接關系到公共利益,那么,公眾有理由要求她及時回應社會的普遍關心或質疑,但正如我們看到的,這位女孩自始至終都不曾向公眾索取什么,不僅明確表明不接受任何捐助,甚至也從未主動請求我們大家的關注與祝福,倒是幾次呼吁情緒激動的網友,不要蓄意干擾自己的前男友。
在不涉及公共利益的情況下,“魯若晴”作為普通人,有權利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無論網民還是媒體,對真相的苛求都不應以犧牲他人的私權利為代價。看到人家刪了微博,就以此為據急匆匆地指責人家欺騙了自己的善良,這太性急了,如果先前微博所述屬實,那么我們對一個走在人生邊緣的生命個體,實在是太苛刻了,幾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在“魯若晴”真相不明的情況下,我寧愿相信是真的。假如“魯若晴”確實正行走在人生的邊緣,我們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這個人生特殊時間段的體驗呢?在這個時候,哪怕我們都有“真相癖”,也不能強逼人家出來說話——網民不行,媒體也不行,誰都不行,任何方式都不行。
人家沒求咱什么,何必對她那么苛刻呢?
編輯觀點Amy 鳳凰時尚情感編輯對“魯若晴”事態真相的探討,并不是網友的腹黑,因為我們更不希望這是一個炒作事件,不希望三十多萬網友的愛心就這樣被欺騙,因為這將逐漸侵蝕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愛心,下一次真的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沒有人再敢伸手相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