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在男人眼里的婆媳關系
我覺得婆媳矛盾的產生不是誰做錯了什么,也不是誰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它的普遍性源于人的本性,更準確地說是源于女性的特點。
瓊瑤的愛情小說里,有一種程式化的描述,那就是許多故事矛盾的核心是婆媳矛盾。男女主角非常地相愛,但男方往往有一個守寡多年的母親,她處處與女主角作對。男主角很善良也很孝順,不愿傷害他的母親,同時他又深深地愛著女主角;女主角對男主角很癡情,但又受不了他母親的處處刁難。這種兩難矛盾使男女主角和也難分也難,由此推動著故事的發展;最終往往有一個悲劇性的結尾。女主角在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中痛苦萬分,她選擇了離家出走,或是憂傷地死去了。這樣的故事讓純情的少女們和充滿幻想的少婦們一邊看著一邊掉眼淚,欲罷不能。
瓊瑤的故事是浪漫的,但她所說的婆媳矛盾在現實中極具普遍性。看看我們的左鄰右舍和親戚朋友們吧,婆媳矛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住在一起的還有著表面的和諧;住在一起的,象烏眼雞似的斗個沒完。
為什么婆媳之間不像家庭其他親情關系那樣平靜,比如說翁婿關系;為什么幾個婆婆湊在一起,說起媳婦來沒完沒了地全是怨言呢?
我覺得婆媳矛盾的產生不是誰做錯了什么,也不是誰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它的普遍性源于人的本性,更準確地說是源于女性的特點。我認為產生婆媳矛盾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奪子。我們經常聽到母親抱怨說兒子談了女朋友之后,尤其是結婚之后對自己沒有像以前那么好了。還有些從小就十分孝順母親,聽母親話的乖兒子,結了婚之后,明顯與母親疏遠了。種種跡象都向母親傳達一個信息,就是媳婦牽住了兒子所有的心思,兒子把更多的關心和體貼給了妻子,而對母親冷落了許多;這讓一直把兒子當成孩子的母親,覺得兒子離自己越來越遠了。母親覺得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媳婦的出現。因此,這類的母親會把兒子與自己的疏遠遷怒到媳婦身上。也許媳婦并沒有做錯什么,但是由于心里有了這樣的怨恨,于是怎么看媳婦怎么不順眼。特別是有些母親,年輕時守寡,視兒子為精神支柱,兒子的疏遠仿佛抽掉了她的精神依托;母親更是怨恨媳婦搶走了她的兒子使她精神上陷入孤寂。我上面所說的瓊瑤小說里,對這類母親的心態很少去分析,但對這類母親的表現卻淋漓盡致。這類母親尤其不愿意看到兒子和媳婦在她面前親熱,因為在她看來,那邊走的越近,這邊就離得越遠。有些母親一大清早的就叫媳婦起來做家務,或是看到媳婦起來晚了,不高興;并非是媳婦真正做錯了什么,只因婆婆不愿看到兒子和媳婦多在一起纏綿。
解決這類婆媳矛盾,最好的辦法,是兒子結了婚以后和父母分開住,眼不見為凈嗎。另外,懂事的兒子最好不要在母親面前對媳婦太親熱;要想親熱回到自己的小家里怎么親熱都可以。在母親面前做得隨意一點,會讓母親的心里平實得多。
二是吃醋。兒子戀愛結婚了,家里多了一個年輕的女子。一般來說,年輕女子總比中老年婦女對男子更有吸引力,媳婦的到來最能引起這個家里人注意的除了兒子之外,就是公公了。我們民間把公公和兒媳婦之間的越軌行為叫“扒灰”。小說《紅樓夢》中,焦大大罵賈家有扒灰的事,明的當然是指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件事,秦可卿和公公賈珍這一段了。這種現象在民間并不罕見,因為如果是個別的,也就沒有一個專用的詞了;絕大多數人家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因為中國人的道德心還是比較強的。但是不是說,凡是公公對媳婦產生了想法,公公就是個大流氓呢?我覺得不是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這話,在親屬圈里不一定會做出來,但有想法是難免的,也是很正常的。反而,我覺得如果公公心里一點感覺都沒有,那倒不符合人性了。
我想打一個比方。我們路過一家高檔的西點店的櫥窗的時候,看到櫥窗里放著誘人的鮮奶蛋糕,如果我們正餓著,我們是不是很想咬幾口那鮮奶蛋糕?但是,我們可能舍不得花錢,或者身上就沒帶錢;所以,看看那誘人的奶油花,聞聞那醉人的奶油香,咽下口水,可能就走了。但是你沒有買,你沒有吃,并不是你不想買也并不想吃,而是考慮到其他的因素,你才打消了吃的念頭。但如果是你家里買回來的鮮奶蛋糕,你想吃的時候,是不會克制的,想吃就吃呀。但能不能由此認為,你只對家里的奶油蛋糕感興趣,而對外面的奶油蛋糕不感興趣呢?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