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入刑一周年 網友稱吃豆腐乳也會酒精含量超標
今年五一是“酒駕入刑”一周年。一年來,關于酒駕的話題層出不窮,有人說喝酒看個人,有人說沾酒就倒,也有人稱“千杯不醉”;有人堅信喝完酒后狂喝蜂蜜水或碳酸飲料,能降低酒精含量;也有人擔心,啤酒鴨醉蝦吃多了,會“被酒駕”……近日,本報征集了10余名志愿者,分成5組進行“以身試酒”,測試的結果出人意料。
“海量王”喝兩瓶啤酒就超標
酒后半小時酒精含量最高
【讀者測試】
志愿者肖先生自認酒量不錯,是單位有名的“海量王”,平時喝個五六瓶啤酒一點感覺都沒有。測試當晚,肖先生10分鐘內連喝下兩瓶酒精度數為3.6度的啤酒。隨后,武昌交通大隊民警用酒精測試儀對其測試,結果顯示,肖先生血液中的酒精含量為49.7mg/100ml,屬于飲酒駕駛。
半小時后,交警對其進行第二次測試,酒精含量為66.7mg/100ml。
面對這一結果,肖先生很是不解。
而另一名平時滴酒不沾的張先生,在3杯啤酒下肚后,面紅耳赤的他湊近酒精測試儀一吹,結果酒精含量竟高達317mg/100ml,超過醉駕標準近4倍。
【交警點評】
武昌交通大隊熊警官說,所謂的“一點事沒有”,說的是人類神經系統對酒精的耐受度,因個人體質不同,飲酒后身體對酒精的反應各異,但酒駕是以血液中酒精含量為標準進行測試的,于是就出現了有的人雖耐受度高,喝了酒后自我感覺良好,但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早就過了酒駕的標準。
其次,肖先生第二次測試的酒精含量要比第一次高,是因為喝酒后人體即刻開始吸收酒精,隨后酒精逐步進入血液,酒精含量逐步增高,半小時左右酒精含量最高。也就是說,飯局過后,喝了酒的人正要離去時,酒精在人體內的濃度往往是最高的,對人影響最大,如果這時開車,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交警奉勸廣大司機,千萬不要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真正做到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
使用口腔噴劑導致“醉駕”
嚴防藥物給正常駕駛帶來隱患
【讀者測試】
去年9月,家住青山的黎先生遇到一件怪事,自己明明沒有喝酒,卻被交警檢測出酒精含量高達117mg/100ml,遠超醉駕標準,事后才弄清,原來全是口腔噴劑惹的禍:黎先生當晚曾使用某牌子的口腔噴劑,而該噴劑輔料含有酒精。
測試當日,記者從藥店買來該口腔噴劑,一名志愿者使用后,通過酒精測試儀測試,其酒精含量高達578.6mg/100ml,讓人難以置信,但是5分鐘后再行測試,其含量僅為7.3mg/ml。記者在噴劑包裝上看到,上面注明該藥品輔料含酒精。
隨后,記者前往藥店,發現多種藥品尤其是口服液和口腔噴劑均含有酒精成分。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