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中國自來水含有避孕藥 喝水就會不孕不育
自來水中含有避孕藥?昨天微博認證為“原美國夏威夷大學環保專家董良杰”的網友發了一條微博:“中國是避孕藥消費第一大國,不僅人吃,且發明了水產養殖等新用途。避孕藥環境污染可導致野生動物不育或降低再生能力。學者對飲水里雌激素干擾物研究發現,23個水源都有,長三角最高。另外,它們作為持久污染物,一般水處理技術去不掉;人體積累,后果難料……”此條微博一出,立即在網上被瘋傳,到晚上6點,這條微博被轉發了7800多次,評論也達1300多條。喝水就會導致“不孕不育”?這讓很多網友感到有些可怕。
昨天,現代快報采訪了醫學和環保毒理學的專家。專家們則表示,水環境中的雌激素含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水中雌激素進入到人體后會對健康產生負面效應。
【研究】
國內六大水系雌激素污染比其他國家高
記者通過查詢得知,董良杰微博中的結論出自于中國《環境科學學報》(英文核心期刊)2月份的一篇名為《對于雌激素干擾中國水源污染問題的評估》的文章。文章提到,調查了中國六個主要水系的23個水源樣本,所有提取的樣本都包括重要的環境雌激素。文章還比較了中國和德國、希臘、葡萄牙、美國、澳大利亞和韓國的水環境,發現中國六大水系中所含的主要雌激素都比其他國家要高。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孫成教授告訴記者,目前雌激素主要有六七種,其他一些濃度低效應小的有上百種。
水中的雌激素讓魚兒都“女性化”了
南京環保專家告訴記者“自來水中的避孕藥”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專業說法應該稱作“環境雌激素”,統稱為內分泌干擾素。
河海大學一位環境學博士表示,大量的野外調查和實驗證明,生活在這些“環境雌激素”中的魚類調節機制紊亂,并擾亂生育、生殖系統。這些魚類如果長期生活在雌激素環境下,會導致“雌性化”。比如性別比率的改變,魚類和水中的其他野生生物生育能力和受精率都降低等。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