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剖宮產率超世衛組織上限3倍多 30年飆升9倍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剖宮產比率設置了一條警戒線:低于15%。據了解,2007年到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范圍進行了調查:在拉美、非洲、亞洲總共選了25個國家作為樣本;在中國,取樣北京、浙江、云南三省21家醫院,結果顯示,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營醫院達68%,是世衛組織推薦上限的3倍以上,這一比率遠超世衛組織警戒線。
在中國,剖宮產率從8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上升。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左右,現在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采用剖宮產分娩的產婦30年增加了9倍。
這一趨勢的形成有其客觀的時代背景。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龐汝彥認為,其一,出自于當前麻醉、輸血等與剖宮產相關手術技術的改善;其二,計劃生育政策效用下,獨身子女增多,產婦父母對醫護人員承擔的責任期望值增高,希望提高子女孕產安全性。
但這也暴露出當前社會對剖宮產危害性等方面的認知盲區。公眾甚至包括衛生人員缺乏對剖宮產危害性的認識,先進助產技術宣傳不到位,醫生對助產技術生疏、不敢貿然向孕產婦推薦,以及醫院或衛生部門對此類手術不加管束或管束不力等,導致產婦動輒主動選擇剖宮產。
龐汝彥提到,“剖宮產媽媽的死亡率,按人群說,要比自然分娩產婦的死亡率高。麻醉意外要多、羊水栓塞要多、術后感染要多,其危險性要比順產媽媽高得多。但公眾存在錯誤認識,以為剖宮產就安全了,這體現出當前對剖宮產相關知識的教育普及度不夠。”
另據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程蔚蔚介紹,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要比自然分娩高2-5倍。降低不必要的剖宮產,可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同時自然分娩產后出血量少、對產婦本人損傷少,產后恢復快。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