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小兒腦癱可治療和預防 康復治療待規范
31日,第五屆全國兒童康復、第十二屆全國小兒腦癱康復學術會議暨國際學術交流會在重慶舉行。全國700余名康復醫學專家學者齊聚山城,探討時下小兒腦癱治療亟須轉變康復理念,規范康復治療。對此,重醫大附屬兒童醫院康復中心專家接受記者采訪,如何預防、治療、康復小兒腦癱病患發生進行詳細介紹。
三大原因導致腦癱 高齡產婦等要警惕
重醫大附屬兒童醫院康復中心主任肖農教授介紹,腦癱是小兒神經科的常見病,由多種原因使生長發育中的大腦損傷,引起中樞神經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常伴有智力低下、驚厥、行為改變、性格異常,視覺、聽覺及語言功能障礙。
腦癱主要由三大原因引起:一是產前因素,即高齡產婦、生二胎、孕婦營養不良、宮內感染、先兆流產、接觸毒物或放射線物質、先天出生缺陷;二是產時因素,即產傷、難產、早產、分娩時嚴重窒息等;三是產后因素,即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失血引起的休克、頻繁驚厥等。嬰兒期大腦的發育最快,如果腦癱患兒在1歲內能夠得到治療,效果最佳。
嬰幼兒發育一般存在“2月抬頭、4月翻身、6月會坐、8月會爬、12月會走”這一大規律。肖農主任建議,家長要注意密切觀察孩子生長發育情況,發現異常要及時到醫院檢查發育是否有問題并對癥治療。腦癱的早發現、早治療、綜合序貫治療目前已得到了國際共識。
忽視家庭康復訓練 2歲腦癱兒再次不會走路
四川男孩明明(化名)出生時窒息導致腦癱。從四個月開始,明明就在當地治療但收效甚微,直到2歲還不能獨坐、翻身困難,家人于是把他送到了重醫大附屬兒童醫院康復中心。
截至今年4月,明明進行了半年多時間的治療。通過針灸、電療、懸吊、運動、作業療法、早教、減重步態訓練等綜合康復治療,明明有了欣喜的進步,不僅可以獨坐還能站立,甚至可以牽著大人的手向前邁一兩步。但5月時,父母將明明接回去四川休息一月,爺爺奶奶心疼孫子,將出院后醫生安排的每天必須做的家庭康復功能訓練給省掉了,結果孩子回院后完全不能邁步。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