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夫妻婚姻更給力 高知人群易為愛掙扎
艱苦夫妻 婚姻為何更給力
家庭是艱苦夫妻的精神棲息地
7月31日,湖南省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有關湖南15歲以上人口婚姻狀況。省統計局公布的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湖南全省離婚對數達到15.37萬對,是2000年的2.38倍。離婚年齡比重峰值主要集中在35-44歲年齡段。女性隨學歷增高離婚比逐漸上升,高中為最高,達1.96%。
統計還顯示,艱苦行業的女性婚姻相對穩定,離婚率最低的是農、林、工商等艱苦行業。從性別看,除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等行業生產人員外,女性人口離婚率均高于男性人口,這說明從事艱苦行業的女性思想更傳統,對男性依賴更強,因而婚姻相對穩定。
記者的采訪,也佐證著這一現象。
張露欣和張小瓊(化名)是一對親姐妹,張露欣今年49歲,初中畢業后,進了長沙市天心區的一個街辦工廠,1999年,工廠倒閉,張露欣下崗。緊接著,老公也下崗了。之后,夫妻倆擺地攤,做夜宵,當保安,搞家政,不停地換工作,賺取微薄的工資,工作累。生活非常艱苦。
但張露欣夫妻倆感情很好,連續三年被社區評為"幸福家庭"。"從未見他們夫妻紅過臉,鄰里、親戚的人情往來都很大方。"提起張露欣一家,樓棟長陳奶奶盡是贊美之詞。
相比收入比自己低得多的姐姐,妹妹張小瓊的家庭生活一直不順心。用她自己的話說,總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張小瓊從湖南大學畢業后,順利進入一家事業單位,現在是單位的副處長。在外人來看,張露欣一家的生活條件不能跟妹妹同日而語,但是母親前年去世時,臨終前最后一句話是放心不下二妹子張小瓊。主因便是張小瓊的婚姻。目前張小瓊已經歷了三次婚姻。每一次婚姻結束時,她給家人的理由都是不快樂、不幸福。
"她跟我們講,夫妻要性格合得來,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男人要有擔當精神和奉獻精神,能心靈相通,在一起生活才會找到幸福感。"張小瓊拒絕了記者的采訪,姐姐張露欣卻毫不隱諱妹妹的想法,并對這種"精神要求"直搖頭。在張露欣看來,夫妻就是一起搭伙過日子,相互賺錢維持家庭的生活,把孩子培養好。至于性格,張露欣說,相互讓一點就過去了。對幸福,張露欣的理解是,勞累一天,回到家有個地方睡,有個人在等,孩子開心地叫媽媽,就很幸福了。
"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的夫妻把家庭當作了唯一的精神棲息地,看得比生命都重,因此,婚姻往往更持久。"國家婚姻家庭咨詢師職業鑒定考評員、省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婚姻咨詢專家金苑告訴記者,艱苦夫妻知識層面往往比較低,受思想和經濟的影響,精神寄托更單一,不像高知人群,在精神上有壓力時,會通過泡吧、K歌、出游等方式來放松,艱苦夫妻會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維系家庭幸福中去,很多夫妻盡管也經常吵架,但是真正想放棄婚姻的人卻不多,他們的想法很單一,只要家庭在,日子就能幸福地過下去。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