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親身體驗捐精全過程 篩選階段每次補貼50元
捐精可以賺到很多錢?捐精會不會損害身體?捐精會不會導致倫理悲劇?近日,關于捐精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帶著一些市民對于捐精的種種疑惑,記者隱藏職業身份,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走進湖北省人類精子庫,親身體驗捐精,解開了上述熱點疑問。
【門檻】大專以上學歷才可捐精
2012年8月30日,記者決定體驗捐精。起初癲癇能治愈嗎,記者以為任何人到任何一家大型醫院都可以捐精,但在了解詳情之后才知道,捐精不僅有學歷門檻,而且只能在唯一的指定地點進行。
記者在網上輸入“湖北 捐精”,找到了“湖北省人類精子庫”的官方網站。網站介紹,在我國,因丈夫無精子不能生育的夫婦,可通過供精人工授精的方法解決生育問題,所以供精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其與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一樣光榮。
“湖北省人類精子庫”于2011年3月18日正式運行,是經衛生部和湖北省衛生廳批準的,省內唯一一家人類精子儲存的專業機構。22-45歲、身體健康的中國公民可以自愿捐精。
記者通過網站提供的信息咨詢發現,捐精還有學歷要求,只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中國公民才有資格捐精,中專、高中、初中學歷等都無權捐精。
在符合這些“硬條件”之后,還要符合幾個“軟條件”:禁欲3-7天,還要禁酒、沒有熬夜。記者符合要求,并與工作人員聯系好第二天就去捐精。
【體驗】捐精過程并未出現不適
捐精是怎么進行的?捐精時會不會產生危險?對身體會不會造成損害?8月31日上午9時,帶著這些熱點疑問,記者走進位于漢口三陽路的“湖北省人類精子庫”。
在完成登記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后,記者拿著工作人員給的50元錢(捐精補貼)、一個塑料小杯(盛精)、一塊衛生墊,走進了取精室。取精室大約5平方米,有一張電腦桌,桌上有一臺電腦和一卷衛生紙,桌子前面是一個洗手池,后面是一張大沙發,墻上掛著兩張“大尺度”的美女照,桌子旁邊是一個黃顏色的垃圾桶。
按照墻上寫著的采精流程,記者先將手洗干凈,然后坐到沙發上,打開電腦,電腦沒有聯網,電腦里面也沒有傳說中的“愛情動作片”,只有一個名為“照片”的文件夾,文件夾里面有幾十張“人體藝術”照。記者看著“人體藝術”照,采得精子后,送到了實驗室,整個過程大約10分鐘。之后,記者就離開了精子庫。
9月1日上午,記者收到“湖北省人類精子庫”的手機短信,稱記者的第一次篩選不合格,還有三次篩選機會。9月9日,記者在養精蓄銳8天后,第二次走進采精室重復上次的流程。這一次記者的供精合格了。
兩次體驗下來,記者發現,其實每次采精的過程就是一次,記者的身體沒有出現不舒服的癥狀,只是有一點疲憊而已。
上一頁123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