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人對生活不滿意 中國人為啥沒以前快樂?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郁悶、焦慮、煩躁,甚至各種過去從未聽過的“綜合征”都被人們當作口頭禪,掛到了嘴邊。這到底是跟風似的隨便說說,還是描述了人們內心的真實感受?2009年底,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調查可能幫我們找到了一種答案:中國人沒有10年前快樂了。
近兩年,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可與此相對的是,念叨著這句話,且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人們,卻沒有幸福快樂起來。2010年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上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6.9萬名參與者中,90%有孤獨感,46.9%的人對生活滿意度不高。
收入越來越多,快樂為何越來越少?美國霍普學院心理學教授大衛·邁厄司曾經問過不少人有關金錢與快樂的關系。他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錢多一點會讓人更快樂一點,但金錢買不到快樂。而這,恰好與很多經濟學家、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相符。也許,我們能換句話說,解決了溫飽等基本生活問題后,金錢或是名利帶來的快樂就會遞減,而其副作用則在不經意間漸漸顯現。
現在的我們實在太忙了。每一天,要忙于追名逐利,寧可拼上自己的身體;每一時,要忙于應付各種壓力,無暇放松;每一刻,要忙于在虛擬線路的兩頭聯絡感情,卻完全忽略了身邊的親朋。健康、人際、個人成長三大幸福快樂的基石,就這樣,被輕輕撬動。
其實,快樂或不快樂,都并非生活的常態。永遠快樂,那是童話;永遠不快樂,那是悲劇小說。正常的生活應該是一種平和,我們能時時創造快樂、感受快樂,并借此抵消掉種種不快。
那么,快樂何來?于事業而言,是你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并享受其中;于家庭而言,是你付出后獲得了家人的贊賞,感受到了他們的喜悅;于朋友而言,是無論何時,都有人愿意向你伸出友誼之手,分享順境分擔逆境。
撕掉金錢名利的外衣,拋卻沉重不堪的包袱,或者,我們便能真正放松地、開心地從心底感到快樂吧。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