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霍亂應從小事做起 專家提醒霍亂重在預防
本月初,湖北黃石發生霍亂疫情。據湖北省衛生廳通報,截至10月13日,經確診的霍亂病例9例,陽性帶菌者9例。這是湖北省近三個月來發生的第三起霍亂疫情。人們一時談“霍亂”色變。記者為此專訪了深圳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梅樹江。梅樹江告訴記者,我市定期對附近水域和感染性腹瀉患者進行監測,從近期監測結果來看均呈陰性,未發現霍亂弧菌。
同時梅樹江表示,霍亂并不可怕。對于現代醫學來說,救治單個的、少量的霍亂患者,不是困難的事,深圳近幾年還沒出現過因霍亂而死亡的案例。專家提醒,霍亂重在預防,注意飲食、飲水和個人衛生,不買不吃不潔食品,不喝生水,牢牢把住“病從口入”關,都是預防霍亂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水、食物和日常生活
接觸是主要傳播途徑
梅樹江介紹,霍亂是一種烈性腸道傳染病,兩種甲類傳染病之一。臨床上以起病急驟、劇烈瀉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樣腸內容物、脫水、肌痙攣少尿和無尿為特征。嚴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癥或酸中毒而死亡;魜y弧菌主要經水、食物、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傳播。
1.經水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梅樹江告訴記者經水傳播是霍亂弧菌傳播的最重要的途徑,因為水最易受到感染者排泄物的污染,被污染的水可使許多生冷食品受到污染。歷次較廣泛的霍亂流行或爆發多與水體被污染有關。霍亂弧菌在水中存活時間較長,有些菌株還可以在水里越冬,一次污染后有可能較長時間保持傳播能力;另外,水棲動物被污染后,霍亂弧菌有可能在其體內存活較長的時間并持續污染水體。
2.經食物傳播是近幾年國內有些地區霍亂流行的重要形式。湖北近兩次發生的霍亂疫情均為聚餐引起的食物型爆發。衛生部制定的《霍亂防治手冊》(第五版)指出因舉行婚喪酒宴或各種聚餐而引起食物型爆發是近年國內有些地區霍亂流行的重要形式之一。
食物在生產、運輸、加工、貯存和銷售中都有可能被染菌的水或病人、帶菌者直接污染;流行區的水產品如魚、牛蛙等,特別是甲殼類、貝殼類如蝦、蟹、甲魚等的傳播作用更大; 經食物傳播的可能性常與烹調、制作及食用的方法有很大關系,因生食、半生食、鹽腌生食等食用方法不當而受染者較多,熟食冷吃者也可受染。
上一頁12下一頁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