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成人盲目忍耐疼痛 不良生活方式為疼痛誘因
中國首個城市疼痛調研報告發布,過半人群疼痛多發
“世界關節炎日”剛剛過去,記者獲悉,由這一疾病帶來的疼痛嚴重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近日發布的《2012中國城市疼痛調研報告》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在疼痛時選擇忍耐,近七成疼痛人群發作超過3天后才考慮尋求醫生的幫助,輕視疼痛病征及擔心止痛藥副作用是患者陷入誤區的根源。
不良生活方式
為疼痛誘因
此次《2012中國城市疼痛調研報告》由家庭醫生在線及成都全搜索聯合完成,是中國首個城市疼痛調研報告,共回收有效問卷918份,受訪者覆蓋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大中城市。調查顯示,過半人群疼痛多發,每月最少會發作一次,持續時間超過數小時。牙痛、頭痛居首癲癇的癥狀,其次為關節疼痛、月經疼痛等慢性疼痛。
上海長海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趙東寶教授解讀此份報告時表示,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是疼痛的“病根”。一方面缺乏鍛煉、煙酒過多,身體免疫力降低,從而導致疼痛入侵;另一方面,緊張焦慮等不安情緒也會引發疼痛,天氣變化則容易造成關節炎等慢性疼痛。
盲目忍痛
影響生活質量
趙東寶教授表示,困擾現代人的疼痛大致可以分為癌痛、炎性疼痛、機械性疼痛、神經痛以及頭痛、牙痛、月經痛等其他類疼痛。疼痛,作為人體第五大生命體征,嚴重困擾著市民的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
“30年風濕關節炎了,遇到刮風下雨天,老伴雙腿就疼痛難忍,整夜輾轉反側。”趙東寶以炎性疼痛為例分析說,這部分患者都伴有長期慢性疼痛,他們往往在忍受不了的時候才會求助于醫生。
“我狠狠地拍了拍腫脹的腦袋,頭痛依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恨不能敲開腦殼看看什么東西在作怪。”一位白領在談到困擾自己多年的頭疼時連連搖頭。
但調研報告顯示,在疼痛來臨時,超過六成受訪者選擇忍耐,近七成疼痛人群發作超過3天后才考慮尋求醫生的幫助,輕視疼痛病征及擔心止痛藥副作用是誤區根源。
正確止痛
避免治療誤區
對此,趙東寶教授表示,過去人們通常認為,疼痛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病,忍一忍就過去了,但現代醫學則認為,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病,諸如骨關節炎、月經疼痛等慢性痛治好了,病也就好了大半。
止痛藥不止痛的現象經常發生,趙東寶教授建議,對于慢性疼痛及牙痛、頭痛等,應合理選擇副作用小、起效快、鎮痛時間長(最好能達到24小時)的止痛藥。當然,在服用止痛藥后,患者不能忘記對因治療。當遇到急性疼痛或疼痛加劇時,盡快就醫才是正確的選擇。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