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七成中老年骨折因骨質疏松引起 需及早預防
明天是世界骨質疏松日。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松患者也呈代數級增長。2012年,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在世界常見病、多發病中躍居第二位。骨質疏松癥越來越成為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流行病。在“世界骨質疏松日”到來之際,特區報記者就中老年骨質疏松問題走訪了北大深圳醫院,并采訪了深圳市醫學會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袁忠治。
人們普遍對骨質疏松癥缺乏認識
65歲的林碎鳳前兩天剛在北大深圳醫院做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如果不是因為在樓梯上摔倒引起骨折,林碎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骨質疏松,也從來沒有預防骨質疏松的意識。袁忠治告訴記者,雖然中老年骨折很大程度上都跟骨質疏松有關,可像林碎鳳這樣,直到骨折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松的患者很多,幾乎占到患者的一半。
根據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發布的《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的報告,70%-80%的中老年骨折由骨質疏松引起。骨質疏松是世界上流行最廣、最不容易被人了解的慢性疾病。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女性發病率為三分之一,男性為五分之一。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年發病率已經遠遠超過心梗、中風和乳腺癌,在世界常見病、多發病中居第二位,而在2009年還僅排在第七位。
“從骨量減少到骨質疏松再到骨松性骨折,這中間其實是個很長的過程,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早預防,很多傷害是可以避免的。”袁忠治告訴記者,他在骨科從業多年,接觸過太多因骨質疏松骨折的案例。在他看來,人們對骨質疏松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人年齡越大,骨質疏松的概率就越大,可大部分人根本沒有這個意識,直到骨折了才來醫院,一查骨密度低得不得了,就只能做手術了。”
骨質疏松性骨折給身體埋下禍根
陳桂芝是位90歲的老人。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身上正吊著重重的秤砣做骨折復位牽引,骨折引起的疼痛讓她不斷發出呻吟。袁忠治說,對患者來說,現在還沒到最痛的時候。“骨松性骨折的疼痛特點是‘夜間靜息痛’,到了晚上,骨科的走廊里到處都能聽到哭叫聲。”
雖然已90歲高齡,但陳桂芝身體狀況良好,除了骨質疏松,沒其他大病。她女兒告訴我們,在住院前,陳桂芝還能在家張羅著做飯、洗衣。“就因為前兩天在餐桌旁凳子上沒坐穩,摔了一跤,老人就直接住進了醫院,右股骨骨折。”而這次骨折不僅讓老人遭受極大的痛苦,也給身體埋下了禍根。
袁忠治告訴記者,像陳桂芝這樣的骨折要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可年齡越大,手術的風險也就越大,即使手術成功也并非一勞永逸。“幾乎一半的患者,置換過的骨頭會在一段時間后發生松動,松動后要再次進行置換手術。”除此之外,骨折過的病人還面臨著二次骨折的風險,調查數據顯示20%的病人在初次骨折后的一年內會再次發生骨折。
“但如果不手術的話,就只能等死了”,袁忠治說,“骨松性骨折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根據美國骨科學會統計,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死亡率約為30%,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升高,而男性為女性的2-3倍。即使手術后,也有高達七成患者必須終其一生依賴拐杖、輪椅等助行器,甚至完全無法站立。
骨松性骨折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
除了患者承受極大痛苦外,骨松性骨折還給家庭、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骨折比不得別的病,全天都得有人看護,兜屎兜尿,這對患者在心理上是個很大的打擊。另外,手術費也不是個小數目”。袁忠治給記者介紹了幾項骨松性骨折的手術費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5.0-5.5萬;人工股骨頭置換術:4.5-5.0萬;椎體成形術:3.0-3.5萬。
一項1997年的調查顯示,全球直接用于髖部骨折的費用為1315億美元。美國每年用于骨折的醫療費為200億美元,歐盟為300億美元。我國每年因骨松性骨折造成的經濟負擔約700億人民幣。
“本來是通過預防就可以避免的疾病,卻給自身、給家庭帶來巨大負擔,也占用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袁忠治介紹說,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消耗了巨大的醫保費用,“大部分做手術的都是有醫保的,這樣就占用了大量的醫保資源”。另一方面在三甲醫院“一床難求”的情況下,骨質疏松性骨折占用了大量的床位。據統計,我市目前幾家醫院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占骨科病床位的17%-40%。
“本來是可防可治的病,發展到骨折實在是太可惜了”,而預防骨質疏松早已成為世界性課題。香港較早開始普及骨質疏松預防工作,他們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骨質疏松的預防效率約為1:9,即花一塊錢預防相當于花九塊錢來治療。現在香港在社區里組織老年人打太極拳,希望借此預防骨質疏松或改善骨質疏松者的生活質量。“我們的公眾、醫療主管部門、醫護人員都要提高認識,加強對骨質疏松的預防,盡量在源頭上避免骨質疏松。”袁忠治說。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