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首頁  兩性手冊

市民擔心爆炒食品會誘發癌癥 專家:不足為慮

  • 來源:互聯網
  • |
  • 2015-04-03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丙烯酰胺,該物質能致癌。”有關油炸食品的討論由來已久,近日又有相關消息在網絡上引發關注。對此食品安全專家做出解讀,高溫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都會產生丙烯酰胺,該物質有一定致癌性,但尚無人體致癌病例出現,且如果不以油炸食品為主食,體內蓄積量也是微乎其微。

  最近有一條有關油炸食品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稱食品在高溫油炸情況下,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名為丙烯酰胺的物質,人體如果大量攝入含有該物質的食品,會誘發癌癥。看到該消息后,不少人為家人健康捏了把汗。更多網友則是滿頭問號,丙烯酰胺究竟是什么物質?它是如何產生的?它究竟有什么危害?

  “丙烯酰胺在人類漫長的烹飪史中一直存在,只不過2002年才由瑞典科學家在食物中發現。”食品安全博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鐘凱介紹,丙烯酰胺是由“還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過程中反應產生。溫度是其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丙烯酰胺在120℃以上的高溫下生成,140~180℃產生的量最多。加熱時間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越是炸得脆、烤得干的食物,丙烯酰胺的含量通常也越高,例如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約為炸薯條的2倍,硬面包就比軟面包含量高。

  鐘凱介紹,除了油炸,其他烹飪方式也會產生丙烯酰胺。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估計,當地人攝入的丙烯酰胺有約45%來自炒菜,這主要緣于爆炒的烹飪方式,比如爆炒茭瓜的丙烯酰胺含量可以達到每公斤360微克,甚至比炸薯條還高。

  “丙烯酰胺確實是一種潛在致癌物,已經有確鑿證據證明它能導致動物患癌癥。但是否導致人類癌癥還無定論,目前尚無確切致癌病例,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均在關注和研究中。”鐘凱介紹,除此之外,它可能有損神經系統、嬰兒早期發育和男性生殖健康。不過,人體總體攝入的丙烯酰胺并不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平均水平是每人每天20~30微克。東方人的攝入量比西方人稍低,總體上是不足為慮的。

  鐘凱表示,丙烯酰胺不可能從膳食中完全消失,也沒有哪個國家或組織建議消費者不吃炸薯條、炸薯片、咖啡、谷物等食品,但考慮到該物質潛在的危害性,減少攝入量是非常有必要的。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衡膳食,減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攝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