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處方藥長期使用恐拖延病情 現不良放應及時就醫
非處方藥,即OTC。非處方藥是經過多年的臨床應用,顯示相對安全有效的藥物。患者可自行到藥店購買,無需憑醫生處方。一般情況下的小病小痛,很多人都會憑生活經驗或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在藥店購買非處方藥自行藥療。但任何藥都有自己的適應癥和適應范圍,在用的時候,由于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不良反應率。在服用非處方藥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服用時間,切忌不可過長時間使用。
曾有一案例是關于長期非處方藥導致的不良后果。小佳三餐不規律,隔三差五胃疼,長期服止痛藥緩解。可這次服藥后疼痛加劇,就醫后才發現有胃出血。
在上述案例中,止痛藥雖然減弱了疼痛感,但也可引起體內前列腺素減少,胃中的酸性消化液刺激并破壞胃壁,造成潰瘍、糜爛甚至導致穿孔出血。如果胃痛患者有胃潰瘍,還可能掩蓋病情,導致病情惡化。
藥品治病是根據病情和藥物的特性按需要使用的,超劑量服用不能起到康復的作用,長期服用也不能起到病癥不再復發。必須按推薦劑量服用,兒童尤其是嬰幼兒的服量應按年齡酌減,如果隨意服用是會發生不良后果的。有不少藥品在說明書上指出服藥三天或一周后,病情未緩解應停藥,并向醫生咨詢,以免病情發生變化,貽誤治療。
通常來說,服用非處方藥以5天內為宜。如果吃了三五天癥狀沒有明顯改善,須停藥到醫院檢查。例如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服止咳藥5天后癥狀無明顯改善,服退燒藥3天發熱仍不能緩解,應及時就醫。突然發生的疼痛往往是疾病的征兆,短期內服止痛藥沒有好轉,應向醫生求助。
非處方藥也不是絕對安全。相對于處方藥而言,非處方藥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但也并不是絕對安全,用藥務必慎之又慎。在可用藥可不用藥時,要盡量不用藥,相信并極力調節自身免疫力,優先采用自然療法,比如睡眠、多喝熱水等。在必須服藥時,要了解所用藥之藥性、藥理、副作用及禁忌,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服用,切不可擅自增加劑量。因為是藥三分毒,過量服用是不妥的。
專家提醒,在購買并服用非處方藥時,如果藥店有執業藥師,需要咨詢藥品的相關用法,仔細閱讀說明書,按照藥品說明書上的用法用量服用。萬一出現不良反應也不要驚慌,及時到醫院就診即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