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大的公共健康危機:糖是害人的煙草
甜食的存在對于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但近年來,糖逐漸成為了“甜蜜的煩惱”,因攝糖過多導致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今年3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糖攝入量指南草案公開征詢意見,草案建議成人每天糖攝入量應控制在當日攝入總能量的5%,約25克左右,比2002年的控制量降低了一半。美國權威專家在《自然》雜志上公開提出,糖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公共健康危機;它好比另一種煙草,攝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殺。
全世界都擋不住糖誘惑
蔗糖是人類基本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全世界通用的蔗糖(sugar)一詞,其實來自梵文sakara,說明了蔗糖最早的發(fā)源地是古印度,后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敦煌殘卷中曾有一段記錄印度制蔗糖法的文字,大意是將甘蔗榨出汁曬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sakara),這就是最早的蔗糖歷史。另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糖果出現在古羅馬,人們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得到糖衣杏仁了。在中國,自西周創(chuàng)立以來,早期的糖制品——飴糖就在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
千百年來,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飲食習慣差異巨大,但對糖卻情有獨鐘,這都源于“甜”的作用。研究發(fā)現,“甜是母乳之味”,這也是味蕾喜歡甜味的原因之一;吃甜食時,會激活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讓人感到興奮;甜可以為身體供能,進入血液后,會導致血糖含量提高,促使胰臟迅速分泌胰島素,把血糖轉化成能量;甜還能緩解壓力,研究表明,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類甜點,能提高人腦中血清素水平,其效果與抗抑郁藥等同……
糖的食用量也因此不斷上漲,據2013年食糖行業(yè)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食糖需求量約1.64億噸。過去20年,全球糖消費量復合增長率為1.8%,中國的復合增長率達2.9%,其中飲料、糖果、冷凍食品及罐頭等成為食糖消費的主要來源。世界食糖人均年消費水平則為21.66公斤,平均每人每天攝入量約為59克,遠超過世衛(wèi)2002年推薦的50克上限標準。法國國家糖果學會調查顯示,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是甜食發(fā)燒友。
嗜糖之害,甚于吸煙
糖的誘惑難以抵擋,但吃得過量無益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23個國家人口死亡原因后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于吸煙。這項調查表明,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10~20年。
這樣的統計數據讓不少人費解:明明生活中害怕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吃糖總是前后思量,怎么會造成高糖攝入呢?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營養(yǎng)研究室副教授王冬蘭看來,人們攝糖過量,很大程度上源于餐館菜肴和加工食品。國家高級烹調師張亮舉例,一份紅燒肉含糖40~50克,無錫排骨含糖75克,魚香肉絲含糖25~30克。而超市里,甜飲料、醬汁等含糖大戶更比比皆是。還有各種“隱形糖”藏在面包、話梅、酸奶里。北京友誼醫(yī)院營養(yǎng)師華鑫舉例,話梅等零食為防止變質,會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細菌生長。
專家表示,糖攝入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國外多項研究均證實,吃糖的危害遠超人們想象。
使膽固醇紊亂。《美國醫(yī)學協會雜志》上的研究發(fā)現,食用糖最多的人,體內的壞膽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也最高。過量的糖分不僅刺激肝臟產生壞膽固醇,還會抑制身體對壞膽固醇的代謝能力。
癌癥風險加大。一項針對絕經后婦女的研究發(fā)現,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腸癌的風險比正常人幾乎高兩倍。還有研究發(fā)現,血糖高的人,更容易患上肝癌、乳腺癌等。
誘發(fā)心臟病。英國倫敦皇家醫(yī)學院肥胖組專家成員馬洛特拉說,糖會導致人體內尿酸等升高,增加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從而導致心臟病、中風風險增加。
招來糖尿病。研究發(fā)現,一個人每天只要多攝入由糖分轉化而來的熱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高出1.1%。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糖分帶來的麻煩會更大。
引發(fā)頭痛。英國倫敦國王大學頭痛專家安迪·道森博士指出,吃糖過多時,身體需要快速反應來應對,血糖水平會突然到達峰值,隨后又陷入低谷,這種變化可能引發(fā)頭痛。
患上脂肪肝。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發(fā)現,過多攝糖會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長期高糖飲食,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導致脂肪聚集在肝臟周圍。
損害記憶。德國柏林夏里特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神經科學家發(fā)現,吃糖不僅會損傷大腦的物理結構,也會損傷它的功能,吃糖過多可能會導致患上認知障礙癥。
導致早亡。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對3萬多人的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一天總熱量超過21%來自添加糖的人,與添加糖攝取量不到總熱量10%的人相比,因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多了1倍。
應像控煙一樣來控糖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內分泌學家羅伯特·拉斯汀呼吁,糖對健康的威脅超過肥胖,因為糖不僅有毒還能致癮,攝入多了如同慢性自殺。美國政府近年來已經屢出措施,從限制在校園周圍賣甜飲料,再到紐約限制大瓶甜飲料上市。在我國,部分城市也開始實施學校不能出售碳酸飲料等不利健康食品及飲料的措施。此外,通過政策控制食品企業(yè)用糖,規(guī)范廚師放糖量等,也是各國亟須解決的問題。
今年3月,世衛(wèi)組織就糖攝入量指南草案公開征詢意見,建議成人每天糖攝入量控制在當日攝入總能量的5%,約合6茶匙,25克左右。王冬蘭說,要達到這個標準很難,但至少應先從轉變觀念開始,比如主動減糖,從每周一次減糖餐開始,到每天少吃一種含糖食物,久了口味就會變淡。也可選擇替代品,用水果代替甜食,用蜂蜜代替糖,烹飪時用橘皮、檸檬汁等代替糖的香味。另外,減少在外就餐,多在家吃飯能更好控制用糖量。最后,專家表示,遠離“隱形糖”要學會看加工食品的標簽,白糖、砂糖、蔗糖、果糖、糊精等字眼排在成分中前幾名的食品,就一定要少買,甚至不買。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