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人民醫院打造醫院版《新聞聯播》
對于剛過而立之年的骨科醫生李丁來說,當初考大學的目標就是當一名醫生,然而在他作為一名職業醫生進入無錫市人民醫院工作幾年后,他迎來他的第二份職業——電視新聞的主持人。日前,無錫市人民醫院一檔自采、自編等一體化運作的人民醫院版《新聞聯播》正式與醫院的廣大患者見面,從黨政新聞、醫療技術再到患者故事等等,節目主要內容圍繞醫院發生的大小事情,此舉無疑是開了無錫醫療界的先河,也是拉近醫院與患者距離的一次大膽嘗試,醫院方告訴記者,無錫市人民醫院異地南遷七年以來,各方面已經進入一個非常穩定的良性循環階段,如今人民醫院版的《新聞聯播》的開通,是一次對醫院人文建設的提升,因為文化才是醫院發展的靈魂。
A
患者增長醫療知識
增強治療信心
“大家好,無錫市人民醫院仁醫新聞正式開播,這期新聞的主要內容包括:我院獲無錫市騰飛獎、嬰兒從產房剛出生就被送往隔壁手術室進行心臟手術……”50多歲的老王正在病房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里的每一個畫面,他因為氣喘住進了無錫市人民醫院的心內科,因為病情不是特別嚴重,因此每天做完檢查后的大部分時間都顯得很空閑,看電視成為他打發時間的主要方式,這兩天,他留心到了這檔節目。
老王告訴記者:“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哪個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但是看下來發現內容都是圍繞人民醫院的,一問護士才知道這是醫院自己辦的欄目,兩個主持人都是醫院的醫生,蠻有意思的。”隔壁的宋大伯補充道:“這個欄目挺好的,像我們上了年紀的人也不會上網,生病了只能來醫院,但是醫院的一些技術啊我們都不知道,這個節目讓我們更多的了解醫院,尤其是醫院的一些醫療技術,掌握了這些也方便我們以后再來看病。”骨科的病人因為自己的主治醫生當上了電視新聞的主持人,顯得更激動。病人陳先生說,真不敢相信平日看上去嚴肅的李丁醫生竟然還能播報新聞,現在每次跟他溝通交流都有一種親切感,增強了治療疾病的信心。
B
準備了9個月
搭建了專門的演播室
據悉,該欄目從立項、規劃、招標、新聞演播室建設、主播人員招募選拔、新聞采集、節目錄制到正式開播,歷時9個月,醫院前后投入十萬元左右搭建了這個設在醫院二期職工活動中心的演播室。新聞節目的拍攝、剪輯、制作、包裝、播出整個過程,均由醫院獨立完成。
節目主播人員為醫院職工,通過院內招募,共有16人報名。經過無錫市廣電中心專業主播人員的培訓以及兩輪選拔,最終6人入選首批新聞主播。首期出鏡主播為骨科的李丁醫生和兒保科的張娜醫生。目前,新聞播報欄目采用錄播的形式,錄制完成的新聞播報在病房的閉路電視1頻道、醫院網站新聞視頻中播放。第一期新聞節目已于國慶期間正式與觀眾見面。
C
骨科大夫
一不小心成了醫院名人
李丁今年只有30歲,從南醫畢業后來到無錫市人民醫院就職,成為一名專業的骨科醫生,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能夠兼職成為一名主持人。他告訴記者,當時院里下發了招聘通知,他一開始并沒有太在意,認為跟自己沒多關聯,后來有同事建議他可以去試試,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在大學時曾經在廣播電臺干過,嗓音上有一定的實力。經過幾番思考后,他終于決定應聘主持人,經過醫院根據形象、嗓音等各方面綜合評比,他在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期新聞的主持人,而與他搭檔的是一直與兒童打交道的兒保科醫生張娜。
李丁告訴記者,第一期新聞的錄制過程中,其實還是比較緊張的,因為口語和書面語畢竟不同,很多書面語讀起來的時候很拗口,筆記要轉換成口語,再加上前方有鏡頭在拍攝,緊張的感覺不言而喻,他笑稱這比做手術還難。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他開始適應起來,甚至能找到鏡頭感,掌握了播報新聞時的坐姿、目光調整等專業問題。就這樣,李丁不小心成為了醫院的名人。無錫市人民醫院共有職工3000多人,彼此不認識很正常,但是新聞播出后,不少其它科室的醫生走在路上甚至就能和李丁打起招呼來,甚至不少患者都能認出他來。
D
錄一次節目只需半小時
不影響醫生正常工作
對于以看病救人為宗旨的醫院來說,搞電視新聞無疑會被人質疑不務正業,然而醫院方面卻表示并非如此。
無錫市人民醫院宣傳科的工作人員解釋,無錫市人民醫院由當初的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和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組建而成的蘇南最大三甲醫院,在運營了7年之后,醫院的技術、人才、服務等各方面都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不僅如此,人文建設一直是醫院非常看重的,因為文化才是醫院發展的靈魂。開設“仁醫TV”電視新聞節目,不僅僅方便患者了解醫院新聞、醫療技術、惠民服務以及健康宣傳等相關資訊,更多的是讓全院職工參與進來。節目采用錄播方式,每次半個小時左右,基本上不會影響到兩位醫生主持人的日常工作。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