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點亮個體化醫療前行之路
日前,羅氏診斷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批準上市。該檢測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目前,國內企業也紛紛推進個體化醫療向臨床應用的發展。業內人士指出,個體化醫療已經成為國內醫療領域的必然走向,開始從研究探索走向臨床應用,同時也加速了與之相關的基因檢測、診斷、大數據分析等領域的產業擴張步伐。
個體化醫療成必然趨勢
個體化醫療,是以每個患者的基因組信息為基礎決定治療方案。傳統的治療方法對相同癥狀的病人采用同樣治療方式,接受治療的患者并非全部能受益,有些患者完全沒有效果,有些則可能會出現副作用。
個體化醫療針對在基因構成或疾病分子性質上相同的患者,在合適的時間對合適的病人群體給予合適的治療。
因為即使癥狀相同的患者,由于基因不同,個體對特定藥物的反應也不盡相同。藥物有效率可以清楚的說明患者對藥物的不同反應程度。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康熙雄介紹:“治療哮喘的藥物有效率達到60%,糖尿病藥物有效率是57%,關節炎藥物有效率是50%。治療腫瘤的藥物有效率最低,只有25%。”
通常,臨床上的傳統診療方法是通過比較患者對各種藥物的使用效果,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而個體化醫療,是通過建立在遺傳信息水平上的診斷,即針對患者的基因測序或突變檢測結果,為患者選擇適合的靶向用藥。
據了解,用錯藥帶來的醫患損失已成為世界普遍難題。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因用藥差異約有10萬人死亡,已經成為美國第4至第6位的死亡原因;我國也同樣面臨用錯藥的嚴峻形勢,2013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一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31.7萬余份。
專業人士指出,利用基因診斷,醫療將從千篇一律的“大眾醫療”時代,進步到依據個人遺傳基因而異的“定制醫療”時代。作為一種精密科學,個體化醫療對疾病的產生追源溯本,不僅需要發現病因,而且將病因追尋到分子水平,以此為基礎,對患者進行治療。這種在診斷和治療過程標準化上體現出患者的個體差異,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新高度。
腫瘤成個體化醫療主戰場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世界癌癥報告》顯示,中國2012年新增癌癥確診人數約307萬人,占全球總數的21.8%。
數據顯示,抗腫瘤藥自從2007年超越降血脂藥后,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領頭羊,2012年的銷售額超過700億美元。目前全球前十大腫瘤用藥當中,靶向藥物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正在積極推進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啟動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2015年度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明確將PD-1、PDL-1和CTLA-4列為腫瘤免疫重要新靶點。
靶向藥物被稱為目前最先進的用于治療癌癥的藥物,怎樣幫助藥物準確定位,找準“靶子”,需要基因檢測診斷出患者的腫瘤基因突變是否適合該藥物。
腫瘤個體化醫療中的典型案例是羅氏的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赫賽汀,以及用于確認患者是否會受益于赫賽汀的配套HER2檢測。使用羅氏組織診斷提供的全自動化銀染原位雜交檢測基因擴增檢測,測定生長因子HER2在乳腺癌患者的腫瘤中是否存在過度表達來判斷患者是否可能獲益于赫賽汀的治療,從而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并減少不當治療帶來的延誤和資源浪費,最終延長患者生命。
在國內,基因診斷和個體化醫療在臨床應用方面正處于探索實踐與推廣階段,眾多的科研機構、高技術企業和治療機構都在積極推進個體化醫療的臨床推廣。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南京醫科大學和南京市高淳區政府就聯合組建了南京寧高個體化醫療技術創新中心,針對腫瘤進行基因檢測,并和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合作開展腫瘤個體化診療檢測服務,目前每月有近50名腫瘤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實現個體化治療。
新產業鏈條漸清晰
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美國個體化用藥市場現在已經達到2320億美元,并將以11%的年增長率增長。到2015年,美國個體化醫療和福利產業市場價值將達到4520億美元。
據了解,隨著各大醫院和醫藥研究機構研究進展的推進,國內醫藥企業逐步開始關注個體化用藥的開發和引進,基因檢測診斷和靶向治療藥物的開發也開始異軍突起。
值得關注的是,個體化醫療所帶來的產業發展空間已經不再局限于藥品和醫療設備,還包含了對高科技存儲、數據共享以及數據分析的需求,即拓展了后臺技術與服務的產業鏈條。
據了解,首先,快速、準確、低成本的DNA測序,是個體化醫療的診斷前提,也是未來個體化醫學的核心診斷平臺。
其次,快速、準確、低成本的二次分析,是將測序完成的基因序列快速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組序列,這涉及到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和基因組學的領域。
第三,通過生物相關性分析,將遺傳突變和疾病聯系起來,又稱為3級分析。3級分析是一個大數據問題,需要開發軟件工具讓科學家和臨床醫生能夠從復雜的基因組數據中獲得最大的生物學含義,用以識別特定基因型與特定疾病的關聯。在這個過程中,特定的一個基因突變(或一組突變)將與特定的疾病或者個體特征關聯起來。
有分析指出,基因組大數據分析將是一個機會巨大的產業領域,無論是誰,只要能夠讓最需要這些數據的人擁有對數據進行3級分析的能力,就站在了個體化醫療領域的重要戰略位置。
據了解,國內企業在腫瘤基因組層面的探索也已開始取得成績。
“腫瘤基因組的前景非常美好,這是一個千億以上的市場,它可以革新腫瘤的治療、藥物開發、投資、并購、市場推廣的一系列決策判斷依據。腫瘤從預防、用藥到新藥開發,都需要靠數據支持每一個決策,無論是做診斷還是做新藥開發,腫瘤基因組數據都非常重要。”在日前舉辦的智慧健康國際高峰論壇暨醫健領袖峰會上,致力于腫瘤基因組開發的上海思路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熊磊介紹。
熊磊表示,腫瘤基因組測序技術將成為傳統病理診斷并行的診斷方法,指導腫瘤治療的靶向用藥。通過基因組數據,可以判斷一些癌癥種類的基因突變上的差異,對癌癥的種類進行重新分類,這是傳統病理分析達不到的。
未來,每個病人都將進行基因組測序,甚至做全基因組測序,判斷腫瘤類型,指導預后與復發預測。未來,在腫瘤治療許多階段的治療決策就依賴于腫瘤基因組大數據的解析。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