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對電腦小心慘變“屏幕臉”
久對電腦其實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不僅是頸椎受損,還要小心慘變“屏幕臉”。中醫認為久坐傷肉,而長時間看著電腦的后果就是心情和表情都變得像屏幕一樣是呆呆的。
屏幕臉
典型癥狀:皮膚粗糙、眼神木訥
長時間面對電腦,導致臉色發白、皮膚干燥,嚴重的還有痤瘡等,一些人還會出現面無表情、肌肉僵硬、眼神迷茫。這些綜合起來的癥狀就是——屏幕臉。
某機構舉辦的“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結果曾顯示,職場人群,每天面對電腦時間長達8~12小時。電腦顯示屏會發出電磁輻射,加上與人的交流越來越少,容易造成面部表情淡漠,眼光呆滯、神情木訥,缺乏笑容,這些也是屏幕臉的一種表現。
防控寶典:用完電腦快洗臉
遠離顯示屏是對付屏幕臉最有效的方法。平時減少用電腦的時間,即便是用電腦也要使電腦屏幕與身體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離。
此外,還可以調整室內光線,避免光線直射屏幕,每看電腦60分鐘左右要活動10分鐘。在飲食上還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各種維生素的補充,多喝水。用完電腦要及時清潔皮膚,使用比較溫和的護膚品,多給皮膚保濕,盡量不化濃妝。
耳機耳
典型癥狀:聽力下降、頭昏頭疼
因長時間佩戴耳機導致的聽力下降,耳鳴,耳朵脹痛,頭昏頭疼等癥狀,被專家們形象地稱為——耳機耳。
都市人,花在路上的時間都比較長,走路、乘車時戴耳機聽音樂、玩游戲成了主要消遣方式。然而,在這美妙的旋律背后,卻隱藏著無形殺手。
人戴上耳機后,外耳幾乎處于閉塞狀態。在公交車、喧鬧的大街等嘈雜環境下使用耳機時,往往會將耳機音量調得很大。高音量的音頻聲壓直接進入耳內,集中傳 遞到很薄的耳膜上,再加上耳塞機振動膜與耳膜之間距離很近,聲波傳播的范圍小而集中,對耳膜聽覺神經的刺激比較大。持續生活在80分貝以上的噪音之下,會 出現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等情況,重則導致失聰。尤其是青少年,聽覺器官還未發育成熟,耳機對他們的傷害更是明顯。長期用耳機聽音樂玩游戲的孩子,不僅會使聽力下降,還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防控寶典:耳機音量能小則小
使用耳機時,音量最好控制在聽歌時還能聽到別人說話為宜,以免過分刺激耳朵。而且連續使用時間一定不能過長,每聽半小時,最好就能取下耳機休息一會兒。青少年最好不用耳機,如果一定要用,最好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外罩式耳機,這樣的耳機音質相對較好。
此外,聽力的損傷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很多人都是在聽力下降很嚴重時才上醫院,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年幼的孩子不會說,但當他們經常“充耳不聞”,難以集中注意力,反應比較遲鈍時,家長就要警惕了,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個聽力篩查,及早發現。
防控寶典:抓完鼠標泡泡手腕
鼠標手完全可以預防。當出現由于使用電腦而導致手部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少用鼠標、調整坐姿以及手腕的位置。同時,在選擇鼠標時以手感舒適最好,還可以選 擇一個帶托腕的鼠標墊。每次使用鼠標40分鐘后建議做一些抓手、甩手之類的手部放松運動,也可對手部肌肉做適當的按摩。
如果已經出現手腕疼痛或者手指麻木這些鼠標手的癥狀,可以試著每天晚上用熱水浸泡手或腕關節。熱水可以使緊張的韌帶和肌肉盡可能的松弛,同時減輕腕管局部組織的水腫,達到減輕癥狀的目的。當然,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就應該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治療。

焦躁心
典型癥狀:莫名焦慮、易發火
充滿了過度的、長久的、模糊的焦慮和擔心,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因,快速的生活節奏讓現代人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焦躁。
現代人普遍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但不少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似乎有些過于急迫了。
無論是席卷大江南北的“咆哮體”后數量不等的感嘆號,還是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的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反映出的是現代人的心態問題。現代人內心太焦躁了。

防控寶典:平心靜氣關鍵要“慢”
如何讓一顆焦躁的心平靜下來呢?專家認為,“慢”字是關鍵。放慢生活節奏,放慢追趕的腳步,多停下來重新梳理一下過去的事情,多反思。
多看書,多聽音樂,多交流,也是很好的心理調整方法,多讀書,讀好書,能提升修養,引導心理素質的提高。多聽音樂,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而且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放松。

玻璃胃
典型癥狀:常常胃疼、胃脹等
吃臟點就胃疼,吃油點就胃脹,不到40就得胃癌,現代人的胃越來越脆弱了,成了“玻璃胃”,不堪一擊。造成現代人“玻璃胃”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不按時飲食和不合理飲食。
胃是有正常的生理節律的,吃完飯要排空,隔一段時間要再進食。但受工作時間和環境影響,吃飯時間不規律成了現代人的生活常態。長久吃飯沒有規律,就會把整個節奏打亂。還有些人喜歡吃得過飽,這也是非常不好的,這樣除了打亂胃的生理節奏,還可能會引發急性腸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