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錢”別著急,高情商的父母會借事“育”人
前兩天有一個新聞,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因為偷拿家里的100塊錢被父母送進了派出所。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孩子是因為要去同學家里玩不好意思空手去,于是偷拿家里的錢想買點禮物再上門。父母發現后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把孩子送進了派出所。經過民警的教育男孩認識到錯誤向父母道歉,并歸還了剩余的50元。
你以為事情就結束了嗎?其實沒有,民警教育完孩子,又把孩子的父母也教育了。原因是警察不是用來嚇唬孩子的。父母這樣做不僅容易讓孩子對警察產生誤解,而且以后孩子真的遇到什么困難就不敢去找警察了。作為父母確實該反思一下。面對孩子偷拿家里的錢,以下三點越早知道越好。
01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明確行為意思
朋友小的時候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好,甚至還有些拮據。父母很少給她買零食,零花錢更是沒有。于是她就學會了偷爸媽錢,爸媽打過罵過,但她還是忍不住,那個時候零食對她的誘惑力大于一切。
有一次她又偷拿了爸爸五毛錢,被爸爸發現了。當時她特別害怕,可爸爸沒有打她,反而哭了,爸爸很自責覺得是自己沒教好她。后來朋友知道事情可能真的很嚴重,就再也不偷了。
朋友說自己小時候其實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偷,只是想買零食吃。所以當孩子拿家里的錢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改變想法,不要認為孩子是偷你的錢。因為他并沒有偷的概念,你說他偷他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讓他產生認同感。他甚至會想“你說我偷我就偷給你看。”
所以千萬不要使用“偷”字,它具有道德評判,尤其是在孩子還沒有物權概念的時候,拿家里錢就這樣就被定義為“偷”,會導致孩子降低自己的行為底線。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后告訴孩子,你要用錢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告訴爸爸媽媽,這樣我們就能知道不是外面人偷的,自己人拿的。另一方面也要明確,不經他人允許是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02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及時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
浙江有一位父親女兒上小學四年級,有一天老師打電話說讓他到學校來一趟,原來是因為孩子偷了同學的錢。孩子七八歲的時候就有小偷小摸的毛病,但是現在越來越嚴重,不但偷父母的錢,甚至開始偷同學的錢。為了教育孩子這位父親沒少打罵,但都不起作用。
其實女兒偷錢屢禁不止,父母是最著急和痛心的,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弄清楚孩子偷錢的心理需求。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曾說,孩子的問題行為,往往是在向父母表達什么。
如果孩子拿錢是為了買小零食小玩具,那么他在告訴你,我已經有了需求。此時家長需要加以引導,比如設置一些“小關卡”或者達到某個目標教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如果孩子拿錢是來充值游戲則是向我們表達需要關注和陪伴,我們應該多陪孩子一起游戲或者進行戶外運動。如果孩子遭遇了霸凌被索要錢財,孩子的行為則是向我們尋求保護,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說不,并擔起保護孩子的責任。
無論是哪種問題,只有弄清孩子自己的動機和心理需求,才能更好的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03教會孩子為自己負責,幫助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
重慶九歲男孩航航整個假期都在撿廢品,為的是還清身上的債務。這么大的小孩哪來的債務呢?原來是孩子玩手游為了買裝備,偷拿了奶奶的2000塊錢。父母發現以后讓他撿廢品掙錢來還給奶奶。
這位孩子的父母用撿廢品的方式告訴孩子,你做的過的事情,你自己要負責。其次還可以讓孩子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當他下次再有錢的時候,也絕對不會像之前那樣去買游戲裝備了。
其實這種問題最早發生在孩子六七歲時,所以在孩子六七歲時,我們可以考慮給孩子每月零花錢了。但是要記住以下幾點:
固定的周期,孩子越小給孩子零花錢的周期應該越短,比如一周一次。
固定金額,比如每周給10元,這種固定的金額和周期能讓孩子更快學會管理金錢。
固定的給予人,固定一個人給,比如媽媽給,如果家里的每個成員都給,會孩子鉆空子。
固定的用途,家長要和孩子溝通零花錢的固定用途,比如小玩具、健康零食、小文具等等。
固定的獎勵,比如孩子這周的零花錢沒花,下周可以額外獎勵孩子2元。這樣便于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的能力。
東漢語言學家許慎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字告訴我們孩子會模仿大人;“育”字告訴我們培養孩子讓他做個好人。所以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應當先從自身找問題。
孩子“偷拿”其實就是“上所不施”。你沒有給孩子做示范,他不知道怎么做,于是就按照自己能想到的方式做。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父母應該反思有沒有教給孩子“你的我的”這種物權意識,有沒有幫助孩子建立與人的邊界感,以及有沒有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哪種動物喜歡把海藻,mustang gt,晴空物語轉職 http://www.cityruyi.com/lm-2/lm-1/6529.html- 標簽:SQL Error: select * from ck.***_ecms_news where classid=5 order by rand() desc limit 3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孩子“偷錢”別著急,高情商的父母會借事“育”人
前兩天有一個新聞,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因為偷拿家里的100塊錢被父母送進了派出所。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孩子是因為要去同學家里玩不好…
-
《失孤》原型24年后團圓,但仍留遺憾,如何防拐要早知道!
在近期的“團圓行動”中,電影《失孤》原型郭剛堂的兒子郭新振,在經歷了其父漫長且不輟的24年尋找后,終于被成功尋回。《失孤》主演劉…
- 會影響孩子一生的3個壞習慣,越早戒掉越好
- 這些暑期安全注意事項,至少有3個你還不知道!
- 王鷗不建議大家節食減肥:管住嘴,為何要比“邁開腿”更重要?
- 腦梗“克星”找到了,醫生忠告,晚上堅持“3多3少”,血管更通暢
- 輕度脂肪肝大多都沒有臨床癥狀,脂肪肝會有哪些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