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廠商駛向芯片自救之路
這無疑是讓中國汽車業振奮人心的一大喜訊。
日前吉利旗下芯擎科技7納米車規級智能座艙高性能SoC芯片流片成功,這將是中國第一顆7nm制程的車規級SoC芯片。在當前我國汽車芯片“卡脖子”困境,以及中美爭鋒和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加速大背景下,使命感和科創力量助推上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等車企巨頭競相布局芯片研發,逐夢芯片業機遇紅利。
7nm芯片問世偶然嗎?
在汽車智能化時代,芯片將代替發動機成汽車業的“生死命門”。伴隨“缺芯潮”席卷全球,各大汽車巨頭皆因“缺芯”減產。這場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的風波,對中國汽車業而言還隱藏著更大危機。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制造商90%以上芯片依賴進口。緣于此,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自我突圍,競相強化在汽車芯片研發領域的布局。
中國民營汽車制造商的佼佼者吉利汽車正是“突圍”中殺出的一匹黑馬。不久前吉利在“智能吉利2025”大會上宣布,吉利旗下芯擎科技自研和采用車規級7nm工藝的智能座艙芯片SE1000完成車規級認證后,將于明年量產,這將是中國第一顆7nm制程的車規級SoC芯片,在智能座艙市場實現了國產高端汽車芯片的新突破。
石子打破了湖面的平靜,吉利芯擎科技“龍鷹一號”芯片問世引業界一片嘩然。招商證券分析師梁勇活認為,吉利旗下芯擎科技量產7nm車規級座艙芯片項目,交出了國內領先和唯一可量產的7納米車載芯片的完美答卷。面對汽車業百年之變局,吉利加碼布局電動智能領域,巨資付諸研發投入,彰顯公司對核心技術全棧自研和科技化轉型的決心。同時,2024年吉利還望推出5nm高算力自動駕駛芯片,以期借電動智能變革實現彎道超車。
吉利智能化布局真謂志向遠大。吉利汽車CEO淦家閱公開表示,吉利汽車致力于加速向智能時代轉型和打造科技引領型全球汽車企業,當前公司正強化實施“智能吉利2025”戰略及 “九大龍灣行動”。未來五年吉利將在新能源、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領域構建全棧自研生態體系,并推出超25款全新智能新能源產品。
光大證券分析師倪昱婧認為,吉利計劃用巨資投入護航2025戰略,以夯實科技研發,九大龍灣行動戰略尤備受關注:5年研發投入1500億元,實現自動駕駛全棧自研;2025年實現總銷量365萬輛,而海外銷量達60萬輛;并力爭2025年碳排放量減少25%,同時努力實現100%全場景數字化價值鏈等諸多的目標,屆時將成為具競爭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國汽車品牌。
知曉了吉利的“鴻鵠之志”,再來看它今年任務完成情況。據吉利汽車發布2021年10月銷量數據顯示,1-10月累計銷量103.3萬輛,完成年目標153萬輛的67.5%。1-10月累計銷量6.5萬輛;出口銷量10,104輛,同比降4.1%,1-10月累計銷量8.4萬輛;中國市場銷量10.1萬輛,同比降21.6%,1-10月累計銷量94.9萬輛。
華西證券分析師崔琰認為,吉利 2010年收購沃爾沃并成功整合,借助沃爾沃完成全球化研發和供應配套體系搭建,厚積薄發,從而能在自主品牌加速沖擊合資藩籬的行業趨勢下,實現市占率的穩步提升。從中長期看,恰逢電動智能變革將予公司新機遇,一方面可充分發揮技術硬核優勢,另一方面有望在品牌、產品定義及創新營銷等實現彎道超車,市占率加速提升和劍指國際一線車企。
三巨頭逐夢芯片紅利
業內人士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芯片缺貨態勢,美國不斷禁止廠商向我國提供高端芯片,我國汽車芯片面臨“卡脖子”困境。同時,在中美爭鋒和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加速大背景下,芯片自主可控更被認為是我國向汽車強國進階的關鍵一環,上汽集團、長城汽車、比亞迪等國內車企龍頭股都在積極布局芯片研發,搶奪行業黃金市場豐厚紅利。
上汽集團是國內規模領先的汽車上市公司,向成為具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目標邁進中。日前上汽集團發布2021 年第三季度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527.13 億元,同比增10.84%;歸母凈利潤為203.50 億元,同比增22.24%。。國信證券分析師唐旭霞表示,上汽集團第三季度銷量改善,業績穩健增長;盈利能力保持穩定,研發投入環比提升。單第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48.36 億元,同比增58%,主要由于公司進一步增加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技術的研發投入。另上汽集團副總裁楊曉東也公開表示,上汽乘用車與地平線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依托各自優勢攜手征程系列芯片研發,并透露榮威下一代RX5將搭載征程3芯片于明年上市。
長城汽車是中國汽車民族自主品牌陣營中的重要領軍企業。長城汽車日前發布2021年三季度報顯示,今年1至9月公司合計實現營收907.97億元,同比增46.11%;凈利潤49.45億元,增幅達91.13%。群益證券分析師沈嘉婕表示,長城目前在品牌和技術領域雙重發力,一方面公司結合不同品牌定位強化營銷布局,另一方面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混動技術等方面夯實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并使海外銷量穩步提升。據悉,日前長城汽車已與地平線在領先汽車智能芯片等領域強化合作,以共建智能網聯生態及產業化發展為目標,加速推進長城汽車在芯片產業的縱深探索。
比亞迪是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企業領軍者。比亞迪日前發布2021年三季度報顯示,公司今年1至9月累計實現營收1451.92 億元,同比增38.3%;歸母凈利 24.43 億元,同比降28.4%。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周旭輝表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同環比增長,第四季度望延續增長態勢。但公司利潤承壓,主因是比亞迪電子受雙控限電、安卓訂單不及預期及缺芯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研發費用逐年增長,技術驅動產品力提升將確保公司穩健成長。據悉,日前比亞迪憑借自身研發實力,將突破IBGT芯片研發難題并實現量產;另其還在長沙布局年產25萬片8英寸新能源汽車電子芯片生產線,可滿足年50萬輛新能源車的需求。
不止于上述車企,廣汽、小鵬、蔚來也在自研芯片上有巨額投入。業內人士認為,如何將核心芯片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已成為自主品牌車企民族使命和發力點。自主品牌車企要補強的不僅是芯片研發能力,更要突破尖端芯片生產制造工藝的封鎖,打造完整的自主設計和制造能力。(Andrew )
,刷磚代碼,免費直播間,葉子楣監獄不設防 http://www.cityruyi.com/lm-2/lm-3/20437.html- 標簽:,官場流行綠帽子,少女時代騎馬舞,博發娛樂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
汽車廠商駛向芯片自救之路
這無疑是讓中國汽車業振奮人心的一大喜訊。 日前吉利旗下芯擎科技7納米車規級智能座艙高性能SoC芯片流片成功,這將是中國…
-
借雞生蛋的華為,能否靠汽車重振雄風?
芯觀點──聚焦國內外產業大事件,匯聚中外名人專家觀點,剖析行業發展動態,帶你讀懂未來趨勢! 報道,何謂借雞生蛋?即借助別人的…
- 華爾街日報:成熟工藝芯片在全球芯片短缺中受傷最深
- 直擊股東大會 | 太極實業:十一科技屢獲訂單背后,誰是未來增長點推手
- 直擊股東大會|深天馬:TM18正處于設備搬入階段 預計柔性AMOLED明年底量產
- 飛凱材料:公司負性光刻膠于Q3投入市場 或通過合作方式切入ArF/KrF等市場
- 北交所: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定于2021年11月15日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