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華裔貢獻 大馬議員: 建議鄉團設歷史文化館
中國僑網7月30日電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道,馬來西亞雪州行政議員鄧章欽27日出席巴生海南會館周年慶晚宴時指出,華裔在大馬作出不少貢獻,各鄉團應把有關資料收集與記錄下來,成為馬來西亞重要的人文資產。
鄧章欽表示,大馬獨立才62年,甚至剛剛才換新政府,所以過去根深蒂固的文化一時難以擺脫,需要更多精神和努力去改變。民間的力量是關鍵,大馬華裔此時更應把這些資料收集與整理好,對于未來要重新框架大馬歷史,絕對是重要的人文資產。
他建議,各鄉團可騰出會所空間設歷史文化展覽館,詳細記載先賢在各地方作出的貢獻與奮斗史,讓后備感受先賢過去的付出與努力。
鄧章欽披露,以巴生海南會館為例,于今年慶祝125周年,是大馬獨立62年的兩倍,證明華裔很早就在大馬落地生根,為這片土地貢獻良多,不應被抹去或遺忘。
海南聯會籌設文物館
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總會長林秋雅指出,沒有歷史和文化的族群,容易缺乏信心,因此總會將在今年展開籌備設立馬來西亞海南文物館的計劃,并希望未來有更多項目進行,包括鼓勵國內學界開展海南族群研究。
她說,馬來西亞海南總商會成立以來,多次組織帶領大馬商務考察團到海南開展商務考察和交流活動,配合中國“一帶一路”和海南自由貿易區(港)建設,總商會將搭建一個提供資源的平臺,尋找商業契機。
棄購地建天后宮
巴生海南會館會長莫春澤指出,今年會館已邁入第125周年,是巴生第二悠久的會館,會館有今天的規模,都是先輩努力開創守業的成果。
“會所是在1983年落成,而天后宮設在4樓,因此很多年長的鄉親都無法爬上4樓祭拜,過去雖曾嘗試建電梯,但因空間不足而放棄。”莫春澤指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產業小組決議買地建天后宮,當時在副會長拿督斯里李之亮的帶動下,8名理事帶頭共捐獻40萬令吉。
他說,理事會也決議慶祝125周年館慶時,再籌募天后宮基金,是該會館多年來,首次向外募捐,目前共籌獲100萬令吉,但距離500萬令吉目標尚有一段差距。
“經過討論,由于目前的土地太貴,所以理事會打算放棄購地建天后宮的計劃,惟將會進行另一個可實現的計劃,等到時機成熟,再向鄉親報告。”
出席晚宴者包括巴生海南會館名譽會長陳毓仕、王書東和嚴崇光、署理會長王玉梅、副會長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