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車企以研發中心為“跳板”,進軍歐洲市場
多年來,中國車企一直試圖在歐洲站穩腳跟。然而,到目前為止,他們都還未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不過,像長城汽車這樣在德國等地建立研發中心,或將令這一現狀得到改善——本土化研發運作可以幫助制造商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需求,了解國外認證程序的復雜細節,并與新供應商建立聯系。
Metzler Bank的汽車分析師于爾-皮珀(Juergen Pieper)認為,中國品牌未來10年的長期計劃是在歐洲創造10%的業務。"盡管如此,他們將從福特和通用汽車等競爭對手那里知道,在歐洲汽車市場賺錢有多難。" 皮珀分析稱,“所以最終,這(盈利)不會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綜合外電報道 為了贏得聲譽、提高競爭力和開辟新的銷售渠道,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歐洲投資新的設計和工程業務,以加強其在該地區和中國國內的長期發展前景。
吉利在2005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展出的“中國龍”轎車
多年來,中國車企一直試圖在歐洲站穩腳跟,吉利于2005年9月就已首次亮相于法蘭克福車展。然而,到目前為止,他們都還未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不過,像長城汽車這樣在德國等地建立研發中心,或將令這一現狀得到改善——本土化研發運作可以幫助制造商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需求,了解國外認證程序的復雜細節,并與新供應商建立聯系。
“這些研發中心肯定會為推動中國汽車技術進步做出貢獻。”德國應用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汽車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澤爾(Stefan Bratzel),在與咨詢公司普華永道(PwC)一起追蹤該行業的創新時表示,“然而,他們更有可能為進軍歐洲市場做準備。因為他們意識到,如果不能開發出滿足歐洲需求的產品,那么他們的產品就沒有立足之地。”
當然,建立研發中心或設計工作室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在當地獲得發展。一些企業就已悄然在歐洲徘徊多年,卻從未嘗試推出一款車型。例如,大眾集團(Volkswagen Group)在中國的合資伙伴之一——上汽集團(SAIC Motor)2005年就已在歐洲成立了一家小型工程公司,大眾最新的合資伙伴江淮汽車(JAC Motors)也是如此。
長城汽車全球研發布局示意圖
過去一年,中國汽車市場開始放緩,今年以來更是持續低迷,突顯出中國汽車制造商擴大業務、以求生存的必要性。在這一過程中,自主品牌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吉利汽車的銷售額就在一年內從第二降至了第五位,加之許多地區提前實施了更為嚴格的“國六”排放標準,這些都促使預測機構LMC Automotive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將連續第二年出現收縮。
盡管海外銷售可能有助于抵消國內的困境,但分析師警告稱,要想在歐洲取得成功,就必須適應其殘酷的市場環境。隨著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徹底放棄歐洲市場,許多全球汽車制造商也已被迫縮減在該地區的業務,裁撤品牌、關閉工廠。
Metzler Bank的汽車分析師于爾-皮珀(Juergen Pieper)認為,中國品牌未來10年的長期計劃是在歐洲創造10%的業務。"盡管如此,他們將從福特和通用汽車等競爭對手那里知道,在歐洲汽車市場賺錢有多難。" 皮珀分析稱,“所以最終,這(盈利)不會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就在去年,財務困難的觀致汽車還曾考慮在德國建立一個工程中心。雖然,觀致是首家在碰撞測試中,獲得Euro NCAP五星評級的中國汽車制造商,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觀致在歐洲推出汽車的計劃似乎更加渺茫了。
盡管如此,業內專家也一致認為,一個小規模的研發中心可以幫助吸引新的設計和工程人才,同時有利于降低金融風險。法蘭克福作為位于歐洲汽車產業集群的中心,和歐洲大陸最大的國際機場之一,是一個尤其受歡迎的地點。
奇瑞全球業務布局
奇瑞汽車就在法蘭克福郊區選址建立了其研發中心,并于去年年底開業,旨在為奇瑞產品落地歐洲作準備。奇瑞歐洲主管約亨-圖廷(Jochen Tueting)強調,奇瑞仍在制定歐洲計劃,并希望研發中心能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團隊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為蕪湖母公司進行產品設計和設計可行性工作上。
圖廷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回答問題時表示:“奇瑞歐洲的做法并不意味著要成為第一家在歐洲運營、產品組合盡可能廣泛的中國汽車制造商,而是在盈利的基礎上研究各種可能的商業場景。”
今年5月,吉利在奇瑞旁邊也開設了一個研發中心。未來幾年,該中心預計將雇傭約300名工程師,并將主要工作集中在加快公司電氣化進程以及降低車輛排放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張羽編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