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華人醫生9年義診中國40余城:依然“中國心”
中新社蘭州10月5日電 題:加拿大華人醫生9年義診中國40余城:依然“中國心”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9年來,懷揣一張中國地圖,55歲的加拿大華人醫生岑穎干(Dominique Shum-Tim)從西到東、從北到南,跑遍中國40余座城市,義診的患者不計其數。“我還會繼續做下去,直到老得不能動了。”近日,他在蘭州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岑穎干來自白求恩的故鄉加拿大蒙特利爾,是麥吉爾大學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心胸外科首席專家,巧的是,這所醫院正是白求恩赴中國支援前工作的地方。岑穎干多年來免費救助無數中國患者,助力偏遠地區醫院建心胸外科、培訓當地醫生,被患者稱為“當代白求恩”。
2010年,岑穎干第一次隨加拿大“當代白求恩行動”來到貴州興義。從此,開啟他每年漂洋過海赴中國各地義診、為更多貧困地區帶去最新醫療技術、讓更多人“重獲心生”的義診之路。
這一次,是他今年第三次來中國義診,分赴蘭州、長春、海口和邯鄲;一路上,常常下了飛機就直奔醫院手術室,上了手術臺便是幾個小時,有時一天都吃不上一口熱飯,疑難病例討論、查房,心外科手術演示、學術交流、一一指導前來求教的年輕醫生……
“病人很多,要交流的事情很多,時間過得太快,每次停留時間總感覺不夠用,所以我在中國的時間必須得爭分奪秒。”他說,自己雖生在海外,但受父母耳濡目染對祖籍國魂牽夢繞,自小便有一顆“中國心”。稍年長后,能像白求恩那樣用所學醫術服務中國同胞,成為畢生所求。
三年前,岑穎干在加拿大發起成立基金會,為持續推動中國義診和培訓醫生籌款,設立“當代白求恩心外科獎學金”,目前來自貴州的一名醫生已在加拿大全免費學習1年,另外3名醫生正在辦理簽證等相關手續中。
岑穎干的妻子崔妙愛是一名工程師,忙碌之余常常幫丈夫召集募捐晚會、去說服一些企業或個人捐款。這次她陪同丈夫來中國義診,一路既當“保姆”又當翻譯。“籌錢當然很難,但是我們不放棄。”她說,孩子都大了,她會做好丈夫堅守“初心”背后的堅強動力,一起努力為祖籍國做點小事,心里十分有“干勁兒”。
蒙特利爾心臟研究所首席灌注師Eric Laliberte跟隨岑穎干團隊,這是第九次來中國義診,當年他倆也是首次一起踏上貴州。在他眼里,岑穎干是一個“工作狂”,但每當面對患者的笑容和各地醫院的感謝,他們又都十分開心。這些年,他跟隨岑穎干也一直在踐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中國古訓。
談起9年的變化,岑穎干和Eric Laliberte感慨道,第一次從蒙特利爾到興義用時36個小時,飛機、汽車、大巴一路輾轉,如今興義有了高鐵,整個行程時間縮短了一半。“各地醫院的設備也越來越好,能診療接診的病種也多了,這令人欣喜。”岑穎干說,但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缺人才”,今后他將竭盡所能為中國需要的地方,培養更多醫療人才。(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