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廁好還是蹲廁好?一個妙招兼顧兩者優點!
我們每天都要如廁,可你知道使用蹲廁比使用坐廁排便時間縮短一倍,患痔瘡的幾率也會下降嗎?但是蹲廁卻對膝關節病患者和老人不友好怎么破?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李玉英為讀者分析蹲廁和坐廁的優缺點,并推薦一個“妙招”可以讓你在享受坐便舒適的同時,又能排便順暢。
蹲廁可預防痔瘡,就是對這兩類人不友好
【優點】
蹲便更符合我們的生理解剖,下蹲時肛門與直腸拐彎處的肛直角會變大,且在蹲著的時候腹壓會增大,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從而利于排便。有研究發現人排便時蹲著平均只需要51秒,而坐著則需要114-126秒,時間差了一倍多。
蹲便時以下肢為受力支撐點,比較吃力,往往會促使大家速戰速決,縮短如廁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痔瘡的發生率。
蹲便更衛生。蹲便時身體不會直接接觸蹲便器,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
【缺點】
下蹲姿勢膝關節受力較大,容易加重膝關節的損傷,對于有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或者半月板損傷的人群不友好。
長時間蹲著容易導致下肢血管神經受壓,從而誘發或者加重下肢神經血管的病變。且長時間蹲著,腹壓增大壓迫血管,反而會增加痔瘡的發生率。
蹲便完起身容易出現頭暈、耳鳴、體位低血壓。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跌倒進而導致嚴重后果。
坐廁:舒適度高,排便流暢度略遜
【優點】
坐便的舒適性是蹲廁無法比擬的,現在的坐便器還具有許多人性化的功能,如自動清洗、風干、加溫等等功能。
與蹲便同等時間內,坐便不會導致下肢神經血管受壓,從而不會誘發或者加重下肢神經血管病變。坐便不容易導致身體不適,如:頭暈、耳鳴、體位性低血壓等情況,因此,對于老年人更為安全。
【缺點】
坐便時排便流暢度不如蹲廁,肛直角與腹壓都相對變小。
坐便時會忘記時間,大部分人會在坐便時玩手機、看視頻,不知不覺就延長了排便時間,無形之中又增加了痔瘡的發生率。
坐便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因為坐便時屁股直接跟馬桶接觸,馬桶上容易附著細菌、寄生蟲等,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妙招:在坐便器上擁有蹲便時的順暢感
李玉英介紹,總的來說,蹲廁比坐廁排便更順暢、更衛生、更能預防痔瘡的發生。但蹲廁比坐廁更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孕婦等腿腳不便的群體更適合用坐便器。
在如今這個馬桶逐漸普及,蹲便器逐漸減少的年代,教大家兩招,在坐便器上也可以擁有蹲便時的順暢感。
坐馬桶時,腳下踩一個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傾,這樣可以模擬蹲便,增加腹壓,有助于順利排便。沒有小板凳時,雙肘抵在雙膝,雙手撐住下巴并微微用力托起,能起到刺激大腸蠕動的效果。
(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劉姣姣)
- 標簽:美圖秀秀超能力測試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