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于晨,順時養生從早養胃開始
編者按: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順時養生就這么容易。
辰時養胃(早上7~9點),此時胃經當令。這個時間人體的胃腸消化吸收最強,是營養輸送到各個器官,滋養臟腑的最佳時刻。辰時也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氣血流注于胃經,營養豐富的早餐能給胃提供豐富的原料,從而發揮“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功能。《素問·經脈別論》中記載:“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可見,養生要從養胃開始。
辰時養胃要注意以下幾點:1.早餐要吃熱的食物。人體氣血得熱則行,遇寒則凝,攝入冰冷的食物會使氣血不暢,從而“內傷脾胃,百病由生”。2.早餐搭配合理。要有干有稀,谷類食物吸收后能快速補充能量,另外可以吃些雞蛋、豆制品、瘦肉等,適當吃點果蔬。3.避免太油膩。吃太多肉類或太油膩的食物,會加重胃腸負擔,可選擇各種粥、燕麥片、豆漿、芝麻糊等。
午時養心(11~13點),此時心經當令。《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提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午時是人體陰陽交替、氣血交換之時,《黃帝內經》中記載:“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午時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而此時陰氣初生,可以小睡一會兒,使身體平衡過渡。午睡醒來可以搓搓手,手心有一個心包經的大穴——勞宮穴,搓揉該穴能提神醒腦,下午不易疲勞。
未時護腸(13~15點),此時小腸經當令。《黃帝內經》有云:“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將食物中的營養精微吸收,通過脾的運化滋養全身,并將消化后的糟粕傳送到大腸。而這一切都是在小腸陽熱的作用下完成。但現在很多人因為經常熬夜,導致陽氣不足,小腸就會吸收不好,所以養好小腸最主要的是養好其陽氣。
養好小腸經可以在小腸經上做些按摩導引,或做些緩和的運動,比如甩甩手臂,按揉少澤(在小指外側指甲角旁)、陽谷(手腕外側,小魚際根部,腕關節突起的骨頭和尺骨頭突起間的凹陷處)二穴。古人最常用的方法是灸關元穴(肚臍下四橫指處),關元是小腸募穴,修行之人俗稱丹田,常灸關元可以補充陽氣,強身健體。
申時養膀胱(15~17點),此時膀胱經當令。膀胱經循行路線起于頭,經過背部,下行到腳,是人體行程最長、穴位最多的經脈,主要有兩大重要作用:既是人體陽氣的倉庫,又是人體排泄廢物的通道。所以,應保持膀胱經的通暢以排毒順暢,儲備更多陽氣,保持人體陽氣充足。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充足,人體就健康。申時也是人體記憶力、判斷力最活躍的時候,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把相對重要且耗費腦力的工作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做。
經常捶捶肩背,可以幫助疏通膀胱經。膀胱經上有兩個重要而易操作的穴位,委中穴(